最忆人间正气在
书籍简介:书名:最忆人间正气在
作者:汪涛 石虹
出版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支持: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
推广发行: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字数:106千字
页数:317页
版次:2009年9月第1版
开本:850×1168 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定价:30元
内容简介:《最忆人间正气在》终于出版了。我们如获重释,可以松口气了。
但愿我们的长辈,已经逝去的父母,可以安息了。
作为前辈,他们经常想到的是留给我们什么“遗产”;作为晚辈,我们经常考虑到要继承父辈们的什么东西。父母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财,他们却给我们留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革命精神。我们把父母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历的回忆集录成册,尽管这些回忆是片断的,并不系统的,但基本可以看到他们的革命历程,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无愧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
父母早年参加革命,他们只是这支队伍中普通一员,他们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很平凡,这种平凡却寓育着伟大。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把他们的热血献给了伟大的事业和人民。作为他们的儿女,我们不但为他们的革命生涯而骄傲,也被他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我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奋斗。
第一部分:是父母参加革命的一些回忆。
第二部分:是父母的一些文章和诗词。
第三部分:是父母的朋友及同事、亲人对他们的回忆。
我们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到他们的爱和恨,看到他们对党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心。逝去的年代毕竟逝去了很长时间。我们所选的文章中,免不了挂一漏拾,但我们毕竟将他们的所走过的道路,把他们的精神风貌,把他们的革命品质,展现在人们面前。虽然我们尽力了,但毕竟力不从心,但我们也可以告慰于我们的父母了。
安息吧!亲爱的爸爸、妈妈!
愿死者无憾无悔地逝去!
愿生者永远地热爱他们、怀念他们!
本书目录:第一部分:回忆录
广东汕头市达濠区青抗会前期记忆
要抗日,找八路军去
——追忆50年前到陕北参加革命的前前后后
而今迈步从头越
——陕北公学学习漫记
活跃在敌占区
敌后办报琐记
第二部分:文集
(一)文集篇
一代革命伟人续范亭
永不消逝的缅怀
——记老院长陈唯实同志
办好报纸刍议
漫谈“三句半”诗
我国历史沿革歌诀
(二)诗歌篇
有感
——参加《晋缓日报》报史座谈会
怀念续范亭
读史偶感(二首)
南北两女杰
不许沉渣泛起
颂歌十人篇
毛主席
刘少奇
朱 德(二首)
周恩来
彭德怀
贺 龙
陈 毅
叶剑英
胡耀邦(二首)
邓小平(四首)
诗言志(三首)
教子歌
自咏自勉(八首)
五九诞辰述怀
六十寿辰自勉
六十一寿辰言志
六十二抒怀
六十三偶感
六十四有感
六五感怀(二首)
学雷峰歌
悼张志新烈士
忆唯实同志
华南师大建校四十周年感咏
亲切追怀(二首)
罗浮山颂
第三部分:怀念集
缅怀石虹同志 诗及挽联
—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旅美学者钟贤培
最忆人间正气在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柯汉林
遥望神州缅故人
—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旅美学者钟贤培
汪涛同志与广东教育学院
怀念汪涛同志
原广东教育学院院长
广东省政协六、七届委员梁琼芳
缅怀汪涛同志
悼文三篇
我所知道的汪涛同志
在暴风骤雨中
炎子
难忘的教诲
永远的怀念
永恒的追忆
深切的怀念
永远怀念你,我们的父亲
精彩赏析:我入学迟,十虚岁才入学,由于大“童子”、高个子,只好从二年级读起。后到区上达濠河东小学读高小,五个年头读完了小学六年的书。
另在当年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影响下,幼稚的心灵上,只知要爱惜时光,好好读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小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却”等等,鞭策着自己,循规蹈矩,勤奋好学,一心死读书,不闻“窗外事”。
“男人志在四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古语,亦朦胧地策勉自己“从小就要立大志”。但我当时的“大志”,实质是“鼠目寸光”的。只求学成后,个人能就业,立足于社会,靠自己本事,建立小康家庭,养妻育子而已。至于封建家庭父兄企望自己“成龙”,既“学而优则仕”后能升官发财、大富大贵,“出人头地”、“荣宗耀祖,光前裕后”的“人上人”或“大志”,我从来想也不敢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发后,日寇的炮声与铁蹄,震撼了自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爱国思想观念逐渐萌芽。开始意识到应该活读书,立“大志”——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安危。这就必须重视课余读物。
1932年秋,我考进了在潮安县城的省立第四中学——金山中学(简称“金中”)。它被称为岑东最高学府,有科学馆(现代教室)和较大的图书馆,读书环境好,学习空气浓,教学质量高,金中自大革命以来又一直富有革命传统,杜国库同志就曾是金中校长。(他是1927年前,“四•一二”上海反革命大屠杀后,被迫离校赴日的)。
当时为反对当地的大官僚廖某侵霸金中校产,曾经发生罢课风潮,风潮时,夜间常出现共产党印发的各种油印宣传品。罢课多,读课余书、报的时间就多了,以后,我干脆抱定60分主义,除语文、数学外,其他科目平时应付,到考试前突击复习一番。逐步养成争取时间读当时进步书、刊和文艺作品的习惯,尤其是每学年寒暑假期内更珍惜时光,手不离卷。课余书报,越读越着了迷,为谋生而读书的“小志”而逐渐向较具体的为国为民,为社会进步的“大志”发展。
1935年夏,我从潮安城金中到汕头市参加了全省初中毕业会考,终于顺利地拿到初中毕业文凭,我继续在该校读了土木工程专科一个学期(相当于高中一个学期),该科成天的数、理、化课程,弄得我头昏脑涨;更由于眼见家庭日渐破落,估计数年后将不可能仍有财力供我到所向往的北平读大学。为争取提前升大学,便只好赴香港南华中学跳级读高中三年级。
1936年夏秋,高三上学期放暑假期间,父亲不幸病故,不得不辍学一学期。1937年春,又再到南华中学插秋季开班的高三下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