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检逾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荡检逾闲

dàng jiǎn yú xián

〖解释〗荡:毁坏。检:约束。逾:超越;闲:节制。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晋书·戴逵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清 冯桂芬 《上海果育堂记》:“饥寒之不免,理义之不知,而荡检逾闲之事作。”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艳情诸书,又于道德相维系,不执於正,则……荡检逾闲,丧廉失耻。”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苟不故为人为之矫制,俾民庶之临事御物……而轨纳于正理,决无荡检逾闲之虞也。”亦作“ 荡检逾闲 ”。

〖示例〗把他逼得房帏以内,生趣毫无,荆棘满眼,就不免在外眠花宿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行为放荡不检点;含贬义

〖近义词〗放荡不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