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2-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诗词原文《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毛泽东

1955年10月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作者抄录在1955年10月4日致周世钊的信中,此信最早发表在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毛泽东书信选集》中)

注释译文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

暂徘徊:即短暂流连。

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

尊前:尊同“樽”,酒杯。尊前:即宴席上。

域外鸡虫事可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缚鸡行》“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的诗句。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

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

赫曦台(xī):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写作背景周世钊是湖南宁乡人,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曾加入新民学会。解放后与毛泽东信件来往颇多,并有诗词唱和。周世钊当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省第一师范校长。

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视察工作,周世钊陪同游览长沙岳麓山,写了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随信件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件后于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这首和周世钊的七律诗。

诗词鉴赏整体把握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55年。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政治抒情诗。通过对春游长沙情景的回顾与追叙,不仅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而且表现了诗人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宽阔胸怀。

全诗前半部分重在写景,景色壮丽,境界阔大;后半部分重在抒情,情真意切,胸襟放达。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前四句是描写岳麓山、湘江的如画风景。“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是写毛泽东在湘江游玩之后,又登上了岳麓山,从层峰之上瞭望壮阔的山川大地。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这两句运用工整的对仗描写了江上微风泛波、山中雨随山上的迷人景致。

诗的后四句由观赏风景转而抒发议论,感叹世事沧桑。“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描写了国际形势。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不要慨叹年华似流水,30年后,我还要回到赫曦台。这句诗反映了毛泽东豁达的胸襟和对前途充满着信心,也反映了毛泽东对往昔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岁月,对故园故国的缅怀之情。

全诗由写景到抒情,从长沙写到国际社会,反映了一位领导者的博大胸怀和深沉思考。

相关诗词周世钊《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

滚滚江声走白沙,飘飘旗影卷红霞。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故国几年空兕虎,东风遍地绿桑麻。

南巡已见升平乐,何用书生颂物华。

赫曦台四景·中夜白云

朝代:宋作者:熊禾

赫曦中夜真奇绝,起视茫茫大瀛渤。

风涛雪浪无际涯,绝岸时看孤岛出。

洪炉巨甑如蒸炊,囿形宇宙非金石。

直凌倒景窥三光,俯视尘寰如超越。

赫曦台四景·中宵皓月

朝代:宋作者:熊禾

赫曦日夕真奇绝,最好中秋看明月。

竦身飞上第一峰,不觉清寒近天阙。

初离海角犹朦胧,行到天心转光洁。

今宵端正照山河,长笛一声愁欲裂。

赫曦台四景·鸡鸣出日

朝代:宋作者:熊禾

赫曦清昼真奇绝,远望海门观出日。

金戈铁骑走千峰,闪闪万旗张天赤。

神龙飞上使人惊,烁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难,认取真情凝太极。

赫曦台四景·薄暮明霞

朝代:宋作者:熊禾

赫曦薄暮真奇绝,初到残阳复西没。

仙霞山外何处山,五彩云霞互明灭。

须臾群阴解剥尽,雨脚如麻渐开豁。

冥冥勃勃不可留,空有残霞半天赤。

望赫曦台

明朝王守仁

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

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