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升降椅
简介气压升降椅是一种新型的椅子,升降椅里面有个气缸,气缸内的活塞杆上下运动支配转椅升降。气压杆内灌装的是氮气,一般气体纯度低于90%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而气压杆密封不严也易导致气体迸出,此外气压杆本身材质也很关键,如果使用不合格材质也可能引发爆炸。
结构与安全升降椅是个笼统的叫法,指椅面高度上下可调、椅面可以水平转动的转椅,人们通常也用旋转升降椅、转椅、电脑椅、办公椅等名称来称呼它。由于这种座椅的椅面下方有一个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装置,所以椅面可以上下升降。根据所用升降装置是气压式还是液压式,升降椅分为气压升降椅和液压升降椅两种。由于液压升降椅成本(价格)昂贵,结构相对复杂,且高度调节不够灵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低。而气压升降椅具有成本(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等特点,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据估计,80%以上的写字楼和公司都在使用气压升降椅。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气压升降椅也开始被许多家庭作为电脑椅来使用。而造成众多伤害事故发生的,也正是这种气压式结构的升降椅。 气压升降椅的椅面和底盘间有一个气缸,气缸内灌装1~2个大气压的氮气,并用密封圈密封,气缸内的活塞杆在压力作用下可以上下移动,与座椅的调节手柄(即锁定装置)相配合,即可实现椅子的升降功能。通常情况下,这种装置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如果气缸内灌装的氮气纯度不够,环境温度太高以及频繁地上下调整高度而使活塞杆和气缸壁不断摩擦,可能导致气体迅速膨胀从而发生爆炸。此外,有些黑心工厂为降低成本,灌装高压空气来代替氮气,其安全性也会大打折扣。如果使用不合格材料或加工制造工艺存在问题,也可能造成气压升降装置强度不够,造成气体泄漏或引发爆炸。
国内标准对升降椅的规定我国在1996年制定了针对金属座椅的QB/T 2280-1996《转椅》标准,并于1997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转椅的术语、分类、基本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方法等内容作出了规定。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气压升降椅是2000年前后从螺杆式转椅升级换代而来的产品,生产技术最早从外国引进,而1996版标准中没有对升降气动杆等零件的规定,从而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检验和测试。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QB/T 2280-2007《办公椅》标准,以代替《转椅》标准,并于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在名称、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增加了许多新的要求,如皮革的干摩擦色牢度、撕裂强度、纺织面料的透湿性、木制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阻燃性等。在力学性能上,标准既结合了我国办公椅的实际使用情况,又尽量与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新标准相对旧标准更加全面和严格,有利于提高升降椅等产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安全。但是,《办公椅》标准中对气动杆(属于“用料要求”项)的规定条款为合同项目,也就是说,除非消费者订购椅子时有专门的合同约定,否则不需要对气动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的判定也不包括这一项目。同时,规定气动杆只是参照JB/T 8064.1《气弹簧技术条件》和JB/T 8064.2《可锁定气弹簧技术条件》中的耐久性要求,对设计、生产等环节没有要求,而这两个标准的最新版本是1996年发布的。因此,《办公椅》标准并没有真正把升降椅中最大的安全隐患——气动杆的问题彻底解决掉。可以说,国内办公椅的有关标准在气压升降环节留下盲点、漏点和安全隐患的“空间”。
国外机构的相关标准和制度相对于国内的标准,国外机构在办公和家用座椅方面的标准更加全面和严格。如美国的《办公椅通用要求》、《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家具》等标准,欧盟的《办公椅的安全性能要求》、《办公椅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办公椅性能要求与试验规范》等标准。这些标准规定了很多严格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因而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的质量往往很高。同时,很多国家还规定了对此类产品的认证制度,只有符合认证条件、通过认证的产品才能够进口和销售。如进入德国的办公家具一般要通过GS认证(安全认证),这种认证非常严格,如果产品发生故障造成意外事故,制造商将受到严格的德国(欧洲)《产品安全法》的约束,这对确保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