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竹雕诗画纹笔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明竹雕诗画纹笔筒

说明: 高13.5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1.5厘米。

明竹雕诗画纹笔筒,高13.5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1.5厘米。此笔筒壁为楠竹截下的竹筒制作,壁直,口部与足部微微外撇,呈竹筒天然形态。底部为圆形木质板镶嵌其中。外壁打磨精细光洁,细看可见直细纤维的竹纹,通体红中泛黑,给人历史沧桑感。笔筒亦称做笔海,《红楼梦》第四十回里说:“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笔筒外壁上以通景的方式,刻绘了一幅高士松下奏琴图。深山林中,云烟缭绕,鹤啼鹿鸣,山野中绿肥红瘦,松树枝叶繁密,桃树也结满桃子,时间当为初夏,在松树下、桃树旁,一位高士盘地而坐,童子抱琴正欲献上,正所谓“弹尽天涯夕阳影,又向山中弹月明。”,看来高士欲在山林之中高奏一曲。外壁之上还阳刻一首诗正好点明画题,曰:“中天煦日彻云深,石岸苍松季季青。鹤舞鹿鸣百花晓,喜还天地一全人。”

整个画面无论人物动物,抑或树木山石,皆根据天然造型,采用浮雕的技法,凹凸不平地塑造出逼真的神韵。其效果真乃刀工苍秀,独具一格,艺术品味丰富,耐人寻味。整体构图也是严谨、繁密。

在西学未进之前的中国,琴是士大夫及以上阶级的必习之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传统人文精神之化身,伯牙之琴可以交友、相如之琴可以传情、孔明之琴可以退兵、更有七贤隐居竹林日夜奏琴以示清高情怀。文人弹琴,既为象德修身,亦为经世济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精神当为琴之魂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