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甩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汤圆的孖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
这“糖不甩”的由来,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清朝道光十九年,广东东莞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于是大功告成,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吃完一碗再添一碗,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知道这门亲事“散”了,那就知趣一点,以后别再纠缠了,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却苦在心上,匆匆喝上一口,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
薛凯琪 - 糖不甩作曲:方大同|填词:周耀辉|编曲:方大同
看看床前
看看月儿
我面前世界极甜
我突然 爱上某些中国诗意
如糖水的雪耳
很古老的西施
要我们也能有些中国诗意
来从头爱一次,来怀旧爱一次
以汤圆包了万语千言
以汤羹端上万年好意
情易散,糖不甩
谁是幸福的爱人
云在天,甜在心
会念辛弃疾
很想哼出三生注定的音韵
缘易变,糖不甩
谁又认真的爱人
留在心,甜在心
要像鸳鸯戏水的陪衬
我会给红豆吻
你耍双节棍
树业绿,地会知
愿望 ,愿你知
爱得似一首唐诗
谁和谁去赏今天
享受万世的糕点
看看床前,看看月儿
甜像密丝
来从头爱一次,来怀旧爱一次
以汤圆包了万语千言
以汤羹端上万年好意
情易散,糖不甩
谁是幸福的爱人
云在天,甜在心
会念辛弃疾
很想哼出三生注定的音韵
缘易变,糖不甩
谁又认真的爱人
留在心,甜在心
要像鸳鸯戏水的陪衬
我会给红豆吻
你耍双节棍
耍向东 想有温柔似的风
耍向西都有思念到东方
浪漫时就从唐朝串入唐街
伤风满天
男孩叫我心甜
我不敢去猜失从天意
愿我有一千厥美丽唐诗
情易散,糖不甩
谁是幸福的爱人
云在天,甜在心
会念辛弃疾
很想哼出三生注定的音韵
缘易变,糖不甩
谁又认真的爱人
留在心,甜在心
要像鸳鸯戏水的陪衬
我会给红豆吻
你耍双节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