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蹼鹬
中文名:半蹼鹬 拉丁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英文名:Snipe-billed Godwit,Asian Dowitcher
简介:鷸科(Scolopacidae)半蹼鷸属(Limnodromus)3种滨鸟。体形粗壮,嘴长似鷸。繁殖时下体淡红色,腰和後背白色。在泥滩和沙洲上结群;成密集队形飞行,降落後稍停片刻才散开觅食。营巢於西伯利亚东北部到哈得逊湾的沼泽地,於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北部的海滨越冬。长喙半蹼鷸(L. scolopaceus)体长(包括喙)约30公分(12吋),其繁殖范围较短喙半蹼鷸(L. griseus)更趋西北方向。短喙半蹼鷸与长喙半蹼鷸除喙外,其大小相同,亚洲种称为亚洲半蹼鷸(L. semipalmatus)。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鸻形目->->->鹬科->->半蹼鹬属
分布范围: 繁殖于中国东北北部齐齐哈尔、白城、泰康和牡丹江西部;迁徙经过东北西北部额尔古纳河,牡丹江,河北,湖北汉口,上海,福建沿海等地及台湾的宜兰、大肝溪口、台南、屏东、澎湖、在东南亚越冬。
国外见于西西伯利亚、蒙古、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IUCN1994年列为稀有物种 因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而数量减少.
动物简介: 全长约35cm。体色和体型与塍鹬相似,但略小。嘴直长,前端膨大,其上具许多细孔,嘴长超过尾长。夏羽能体赤褐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均无纯白色部分。背部有明显的黑色菱状轴斑及白色羽缘。冬羽赤褐色全部消失,通体以灰褐色为主。上体略沾淡黄褐色,眉纹污白色。下体白色,颈侧、胸侧具灰褐纵纹。嘴长而直,黑色。脚黑色。
繁殖息于浅水沼泽,以昆虫幼虫及小蠕虫为食。在水面用枯草筑巢,每窝产卵2~3枚。
数量稀少,一般报告只见到1只或几只,在繁殖地见到10~20对,1990年1月在盐城滩涂见2只,在青岛见3只,1991年1月又在盐城见4只,1991年11月在江苏东台见12只。
环境污染、破坏和和人们的猎捕,导致其数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