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颂
书籍简介:书名:磐石颂
作者:陈家骐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时代文献出版社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7月
字数:111千字
页数:168
版次:1版
开本:850×1168 1/32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本书序文:陈家骐教授和其老伴在2002年复活节领洗皈依天主教后,他就不断给教会内的报刊撰稿,

述说自己的信仰体悟,分享他们出国朝圣的信仰反思与见证。细读他的文章,有的激情澎湃行云流水,有的细致入微和风细雨,有的真纯隽永真知灼见,有的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他的文章广受读者的欢迎与赞誉。
陈教授继他的《夕阳的爱》一书之后,一直笔耕不辍,怀着一颗对天主炽热的心和对教会强烈的使命感,不顾年迈,不惜财力去异国朝圣,全心仰赖天主启示的光照,用文化的视角,以其深邃的思维,对西方社会文明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升华忧国忧民的情愫。
在本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翔实的资料,具体的事实,深入浅出地指出,基督之爱的神奇力量和善果,教会对整个西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与作用,基督宗教文化是现在西方现代化的精神渊源。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教会无尽的爱,对信仰的执着,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本人作为晚辈,怀着敬意,谨遵陈教授的叮嘱,写上这篇序言。
书籍目录:耶稣对西满伯多禄说: 3
圣神降临:五旬节赞歌 3
致谢——荒漠中甘泉的爱 7
序言 7
之一 7
之二 永铭慈父爱(代自序) 8
之三 择善而固执之 10
第一篇 巡礼篇 12
一、 领洗前的感悟 12
(一)爱的萌芽 12
(二)爱的感召力 15
二、领洗后的朝圣 17
(一)朝觐港澳新马圣堂 17
(二)西欧之旅 20
1、赴欧朝圣沉思曲 20
序曲 和谐·清新·恬静 20
第一乐章 梵蒂冈:荣光创世与救赎的圣神中枢 24
第二乐章 圣母冠冕:文艺复兴绽放的奇葩 28
第三乐章 奇迹之园巡礼 35
尾声 修道院:拯救欧洲文明的摇蓝 40
2、爱与善的结晶:永远的科隆大教堂 43
3、艺术瑰宝的集大成 46
4、千梯通向天堂的圣殿 48
5、母爱的甘泉滋润着环宇 50
(三)俄罗斯之旅 54
1、东正教在俄罗斯复兴的伟大标志 54
2. 伟大和永恒的象征 56
3. 宗徒之长精神与智慧的传承 58
4. 彼得保禄要塞:彼得大帝雄才大略的展示 59
第二篇 爱德篇 62
一、真 光 颂 62
二、《公教文摘》颂 63
三、爱的魅力——97岁修女摘桂 64
四、老舍:基督徒的“舍予”品格 65
五、基督徒特首的爱港情结 68
六、《真光颂》代表我的心 69
七、孺子牛:《天光》报编辑部里的小字辈 71
八、赴美求真之旅——美国:零距离地看·听·想 72
(一)公务团:尽显人性真善美的靓丽 72
(二)旧金山:屋外临街的楼梯 73
(三)纽约:“国魂”——自由女神像 74
(四)费城:“自由钟”的神韵 75
(五)华盛顿:“基督精神”的传承与捍卫之都 76
(六)尼亚加拉大瀑布:永远的烟波浩淼 78
(七)拉斯维加斯:富人与穷人共有的天堂 78
(八)洛杉矶:老人的坟场? 79
(九)珍珠港:The Star Spanged Banner 81
(十)在主内,我等所祈——美国精神的支柱 81
九、“仰望星空”抒怀——个人灵魂的纯粹是民族崛起的源泉 83
第三篇 信德篇 86
一、尼采:“上帝死了”(?) 86
(一)尼采的自白 86
(二) 中国大陆辞书对尼采的评说 86
1、作者感言 86
2、《辞海》 87
3、《简明社会学词典》 87
4、《哲学大辞典》 88
5、 生命对尼采学说的领悟 89
二、《谋杀上帝》 沃格林 著 张宪 译 90
本书作者注 90
(一) 谋杀上帝 90
(二)引者感怀:磐石的自信与包容 98
三、基督宗教在世界宗教体系中的状况和前景 99
(一) 全球主要宗教概况 99
1、世界上主要宗教简表 99
2、全球宗教人数动态 101
3、20世纪三大宗教信徒人数动态 101
(二) 21世纪世界三大宗教展望 102
四、上帝活在当今全球最文明国度人民的心中 104
(一)上帝 105
(二)来生 107
(三)祈祷 108
(四)宗教体验:肯定 109
(五)参与教会活动状况 109
(六)教徒分布状况 110
(七)信仰系列及特殊恩宠论状况 111
五、20世纪俄罗斯大地上圣灵的衰兴 113
(一) “十月革命”九十周年祭 114
(二) 教会在苏共时期的生存与应变(1917~1985) 117
(三) 20世纪末俄东正教的新生与发展(1985~2000) 119
(四) 东正教全方位复苏 122
(五) 当前教会与俄国社会关系的新特点(略) 123
(六) 结 语 (感怀) 124
第四篇 望德篇 125
写 在 前 面 125
一、看莱茵河是如何变清的 126
二、 “十五”期间 经济增长内涵化的核算 129
三、工业结构中的“非常规替代”问题值得关注 139
跋 143
附 录 146
一、全球基督宗教教会发展 147
二、基督宗教各教派分布 152
三、1960至2010年世界人口与教会人数发展趋势 158
四、教会发展从西往东、由北到南的当代转移 166
原文摘录:…………
中国自古以来,文人常用“十年磨一剑”来比喻事业的艰辛、业者执著、最终取得了成就。科隆大教堂,是德国的基督徒于1248年为了安放从意大利米兰迎来的东方三博士遗骨而建。其间,1560年因经费短缺而停工;直至1842年,在普鲁士国王推动下建造工程再度开启,于1880年竣工。严格地说,从动工到竣工,为期642年。与前面朝圣过的圣伯多禄大教堂(326年—1626年,300年),圣母百花大教堂(1296年—1436年,140年)及比萨大教堂(1089年—1380年,291年)建造期还要长得多。“700年磨一剑”是日耳曼精神,还是基督徒精神?我尊敬有歌德、贝多芬等泰斗的民族;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奋斗》以及“一天等于二十年”这句话均出自日耳曼人,后两者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我的奋斗》造成的灾难,早已随着二战结束,被彻底清算;而“一天等于二十年”及其学说(乌托邦)给人类,特别是大陆中国人带来的灾难,真可谓罄竹难书。今天中国的浮躁,应追溯到上世纪的“大跃进”提出“一天等于二十年”始。半个世纪来“浮躁之风”更愈演愈烈。可以说,“浮躁”已覆盖了社会的所有领域!!!郑导一边介绍,大巴向前急驰,而我的脑海和心灵却由“700年磨一剑”引发出那“浮躁之风”带来难以名状的悲哀。请记住,“豆腐渣工程”的发祥地,并分析思考“豆腐渣工程”遍地“开花”,并“长盛不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