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螺漆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点螺漆器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年北京元代遗址出土一件漆盘残片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和"软螺钿"。现在扬州等地,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点螺:以色彩丰富的彩贝,如珍珠贝、夜光螺、石决明等为材料,

制作成极为精细的图案纹样,镶嵌在漆面上的一种装饰工艺。

1、拣料、开片。挑选有色彩的贝壳,经加工处理,开成极薄的片料备用。

2、下料。根据设计图案内容,分别不同需要对用料进行精选,用刀具将片料下成点、线及

多种图案形状的镶嵌部件。

3、粘贴。将主要镶嵌件,用粘接剂按设计稿粘于漆坯上,粘实,压平,待干。

4、开纹。用开纹刀开出图案细部纹理。

5、了手。添补细部装饰纹样,如芦滩、溪径、小花、细草、云雾、松针等。

6、光漆 漆工处理待实干后,用细砂纸打磨。揭退点螺表面漆层。再经数次擦漆、抛光而成。

右图为点螺作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