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溪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酉溪河,嘉陵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充市高坪区黄溪乡。上游分二支, 东支源于观土地, 源头

酉溪河
流域示意图

有被誉为“川东西子湖”的翠湖,西支源于凉水井。二支相汇后南流经白岩店后入岳池县境, 续南流, 经铺芽乡后入大高滩水库, 再南流, 经酉溪镇后折向西流, 经西板乡后又折向南流, 经坪滩乡至保华乡的牛市坝子汇入嘉陵江。酉溪河干流河长50.9KM, 河道平均坡降2.95%, 流域面积310K㎡。相传, 清乾隆五十年(1785), 酉溪镇有座老庙, 庙侧有一溪滩, 流水不息, 每到酉时人静, 水声特大, 故名酉溪镇, 河以镇名, 称酉溪河。酉溪河河系发育, 支流众多, 共有支流15条, 较大支流有汉山罐沟、石龙沟、龙孔河、净石沟等支沟。

据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嘉陵江志》资料,酉溪河多年平均流量2.99立方米每秒, 年径流总量9430万立方米, 流域年平均径流深304mm。径流主要产生于降水, 并受降水规律的支配, 主要集中在汛期, 洪枯变幅大, 酉溪河上游双河口最枯流量仅0.5立方米每秒, 中游叶苗滩处最枯流量为0.4立方米每秒。径流在年际间变化也较大。流域内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多为浅层孔隙水和裂隙水, 水质较好,可作人畜饮用水源。流域内由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 且缺乏调节

流域地理概况酉溪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中部, 地形以浅丘为主,深丘次之, 海拔高度多为350m~500m, 其相对高度为20m~100m;地形较平缓, 受水流长期切割侵蚀, 丘陵多呈方山状, 现已辟为梯田梯地, 垦植率高, 农耕发达。平坝零星分布在西河下游河谷沿岩低山分布在酉溪河上游东北部, 系金城山余脉, 石马山海拔774m, 为酉溪河流域最高处。

流域内四季分明, 雨量丰富, 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7℃ , 1月均温6.2℃ , 月均温27.4℃ , ≥10℃活动积温5375℃ , 无霜期316天。年平均降水量毫1026米, 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流域内主要灾害性气候有春早及伏旱, 尤以伏旱为重, 可连续60~80天。此外, 冬季初春时有低温寒潮, 夏季多暴雨大风, 秋季多绵雨, 局部地区还有冰雹袭击。

酉溪河流域, 以岳池县为主, 总人口约40万人, 总耕地约25万亩,农作物以粮食为主, 主产水稻, 次为小麦、玉米、红酋、豆类。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油菜、花生、芝麻、甘蔗、西瓜、生姜、蚕桑、茶叶、柑桔、油桐、药材等。两河下游酉溪、坪滩等地的柑桔质地优良, 土特产还有冬菜, 清香嫩脆, 为调味佳品。森林主要分布在上游低山区, 主要树种有柏树、马尾松、按树等。矿产资源有石油、盐卤和天然气。

酉溪河流域历史流域内由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 且缺乏调节径流的骨干水利设施, 故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据《岳池县志》记载明嘉靖七年(1528)、清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二十年(1840)、咸丰元年(1856)、同治十年(1911)、民国22年(1933)、民国25年(1936)、民国26年(1937)、民国29年(1940)、民国32年(1943), 流域内均有大的干旱发生, 尤以1936~1937年的“ 丙丁大天干”为巨。民间流传的民谣曰“ 丙子丁丑年, 连年大天干, 田土无收成, 十家九无烟。壮者去逃荒, 老弱喊苍天。百姓求下雨, 粮户买大田。天早千家愁, 官绅乐无边” , 就是当年灾情的真实写照。《岳池县志》记载的流域内大的洪涝灾害有清宣统二年(1910)“ 酉溪河上游洪水猛涨, 下游的西板场碎遭水灾, 洪水高出街面约六市尺, 淹没民房一百五户, 损失惨重”民15国年(1926)“ 七月二日,酉溪河洪水猛涨, 西板场街道进水, 高出街面约六市尺, 冲走瓦房十二间, 淹死女四人、男一人” , 民国24年(1935)“ 酉溪河洪水泛发, 沿河流两岸农作物被冲刷, 损失严重, 下游坪滩场被淹, 坪滩大桥封洞, 街道上能行船, 持续三天始退, 损失严重” 民国36年(1947)“ 酉溪河水猛涨, 下游的西板场民房被淹没,损失严重, 并冲走几人” 。

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历史久远, 厉代有识之士, 尚重视兴修水利造福于民。清嘉庆年间, 董淳任岳池县令时, 倡导民众, “ 以潞蓄水, 相溪筑堰, 资灌溉而救潦旱也” 。在他的倡导下, 流域内兴修了一批土塘土堰,对杭早减灾发展农业起到一定作用。民国30年(1941)岳池县国民代表大会曾制定《岳池县水利建设与国民福利章程》, 规定“ 溪涧节节筑堰, 区乡每保一年挖塘一至二口” , “ 水力可资利用之处, 办水力站碾米, 以资民生” , 但基本上是一纸空文, 未能付诸实施。

建国后, 流域内制定了水利建设新的蓝图。50年代制定的《岳池县水利规划》称, 清溪河、酉溪河上游深丘河谷, 下游浅丘带坝, 采取自流和提灌相结合的方式。以大高滩、万家沟两座中型水库为骨干蓄水工程, 配合两河流域内的其它小型蓄水工程、提水工程,解决流域内的农田灌溉问题并按这一规划逐步付诸实施。

大高滩水库大高滩水库是酉溪河上的骨干蓄水工程, 位于岳池县兴隆镇第六村大高滩河段上, 故名。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32K㎡, 总库容3765万立方米, 有效库容2946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水力大坝, 大坝最高36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山址处, 最大泄洪量792立方米每秒;放水洞分设大坝左右两端, 放水流量3.5立方米每秒、3.0立方米每秒。洞后各建电站一处, 左洞出口电站装机2X320KW, 右洞出口电站装机1X320KW。库水发电后进入渠道灌溉农田。枢纽工程于1959年10月开工,1960 年8月基本建成, 1963~1965年对溢洪道进行扩建。大高滩水库的配套工程经历10年曲折,1964 年贯彻以机电提灌为主的方针, 在酉溪河流域修建电力提灌站31处, 经实践考验严重干旱时缺水少电, 灌溉难以保证。1970年以后改为自流灌溉方案, 先后建成右干渠27.3KM、左干渠20km、上干渠15.3km, 三条干渠总长62.6km, 共配套支渠22条, 总长130km。该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0万亩, 1982年“ 三查三定”时, 有效灌溉面积已达6.69万亩。水库还向两座坝后电站及酉溪河上的三个梯级电站供水, 并利用2300亩水面养鱼, 利用管护范围内的土种植广柑, 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河流水力资源开发及利用酉溪河流域于1962年建成了最早的电力提水工程—牛厂盖电灌站, 站址位于岳池县郭家乡太平寨牛厂盖, 从大高滩水库分两级提水, 总扬程41m, 控灌面积0.92万亩。1963~1965年, 酉溪河流域大搞电力提灌, 先后建成寇家坝、三星寨等31处电灌站群, 总装机43台, 总容量1337KW, 控灌面积约2万亩。

酉溪河水能资源开发自50年代后期始, 至1965年底, 已建成四级电站第一级大高滩电站, 为大高滩水库坝后电站, 2X320kw装机,设计水头25m, 引用流量3.2立方米每秒, 1963年建成;1979年又在水库右放水洞兴建电站, 装机1X320KW;第二级上苗滩电站, 系低坝引水式, 设计水头27m, 引用流量2.5立方米每秒 , 装机2X250KW, 建成于1960年。年第三级雷伯孔电站, 亦为低坝引水式, 设计水头14米, 引用流量2.9立方米每秒, 装机2X160kW,1964年建成第四级高低坑电站, 仍为低坝引水, 设计水头47米, 引用流量5.1立方米每秒, 装机2X800KW, 1965年建成。四级电站总利用水头113米, 占总落差148.1米的76%, 总装机3380KW。由于大高滩水库作为龙头水库, 发电水量有较大的保证, 发电效益良好。

“3.15”酉溪河特大沉船事故2006年3月15日12时50分,岳池县酉溪镇酉溪河一客船载客20余人,由酉溪场镇向大高滩水库方向行驶,驶至酉溪场镇口酉溪国税分局处发生沉船事故。在这个特大沉船事故中28人遇难,12人获救生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