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修复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牙体缺损是口腔常见、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各种牙体硬组织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缺损,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先天性畸形。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成功的标准是要达到生理性修复体的要求。在进行牙体缺损修复的设计时,综合分析、具体评价。

牙齿动态平衡关系有人说:“好牙齿,好胃口,好胃口,好长寿”,好的牙齿能轻而易举地切断、咀嚼、咬碎食物。充分的咀嚼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而这正是长寿族的象征之一。若对缺牙,置之不理,对整个牙床都会产生连锁影响,也称为骨牌效应。原因在于,所有牙齿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组织关系。缺牙,就会发生食物塞牙、牙周清洁的问题,同时逐渐会出现邻牙倾斜、牙床结构松动的情况,每颗牙都与邻牙互相抗衡(如图)。

缺牙还有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美观问题,尤其门牙区缺牙,让人不敢开口,一开口就漏气、“门户”大开,整天都不舒服,很不自在。

缺牙成因缺牙的成因大致四种情况,牙周病、严重蛀牙、外伤与先天性缺牙,而它们缺牙区域各有不同,牙周病严重的话,会破坏牙槽骨,也会造成牙根动摇。

矫正:让牙齿适于重建

有些病患在重建缺牙之前,需要矫正牙齿,藉由移动倾倒的牙齿创造假牙应有的空间,使病患口腔在理想的条件下制作假牙

缺牙修复方案如果病患完成牙齿矫正,或者不需牙齿矫正,则进一步缺牙修复。主要方式,有活动假牙、固定假牙、活动-固定联合假牙与植牙四种。缺牙修复必须多方衡量,如牙周健康、牙齿美观、病患需求等,又有治疗上的考虑,如缺牙数、缺牙部位、缺牙时间及自身经济;基于解决问题,满足病患需求的前题,修复方式往往是“多重选择”,比如固定牙桥加上活动假牙,又如固定牙桥加上植牙。

诊治缺牙的基本原则是“治疗简单化”,跟病人沟通协商后,一则减少治疗的复杂性,二则迅速达成有效恢复咀嚼功能,重建口腔外观。

活动假牙适应症:一 牙列游离端缺失者。

二 缺牙数目多,缺牙间隙长,基牙条件差,以及不能耐受磨除牙体组织而不适于固定修复者。

三 需即刻或过渡性修复者。

四 缺牙并伴有牙槽骨、颌骨及软组织缺损者,需封闭裂隙及恢复缺损的腭裂患者。

五 需升高咬合者。

六 需夹板式假牙稳定松动者。

病患需定期复诊,进行检查,调整活动假牙,定期复诊时间,是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以后是每半年保持回诊一次;清洁假牙时须将其拿出口外,因此可能会对社交活动造成影响;活动假牙的咀嚼功能,大概只能恢复正常牙齿的50%到60%左右。

固定假牙适应症固定假牙具有美观舒适和咀嚼功能良好等优点。但是并不是一切牙列缺损的情况都能采用固定假牙修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缺牙数目:一般适宜于修复一二个缺牙。

二 缺牙部位:任何部位缺牙,只要缺牙数目不多,基牙条件符合要求都可以选用固定假牙修复。

三 基牙条件:缺牙两侧有侧良好的基牙是决定固定假牙适应症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基牙其牙冠高度适宜,形态正常,牙根长大,牙髓无病变,有足够的牙周潜力,以及牙齿排列位置基本正常。

三 咬合关系:缺牙区咬合关系应基本正常。

四 缺牙区牙槽嵴吸收情况:修复的时机应在拨牙后3个月左右。

五 年龄:以20~55岁为宜,而以30~45岁为最适合的年龄。

植牙适用证一 无牙颌、牙槽嵴重度吸收者。

二 口腔粘膜组织耐受性差,不能承担基托负荷者。

三 咽反射敏感,对发音、舒适感要求高,不愿接受活动假牙基托者。

四 要求固定假牙修复,但属牙列游离端缺失,缺牙间隙跨度大,邻缺隙余牙条件差,患者不愿磨除健康牙作基牙等情况。

五 无牙颌患者希望作固定假牙修复。

禁忌证:一 全身性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甲状腺功能紊乱等。

二 局部疾患:如种植牙部位及其附近有急性炎症、埋伏牙、残根、肿物等,开口受限妨碍手术者,咬合关系紊乱者。

三 行为问题,如酗酒,吸毒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