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发 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释 义症:病症;下药:用药。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 处《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指采取有效的措施。

示 例:他也许要借这原始的集体的力给后代的散漫和萎靡来个~吧。(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朱子语类》卷四一:“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清 无名氏 《病玉缘·闺怨》:“世间无不可医之病,倘能对症下药,岂有不瘳之理。”

吴晗 《多写一点杂文》:“我想,假如作家们能够多写一些杂文,抓住问题,对症下药,是能够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近义词: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反义词:无的放矢、举措失当

歇后语 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大夫号脉

灯谜:医生开处方

典故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医术高明,诊断准确,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华佗给病人诊疗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开出不同的处方。

有一次,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儿看病,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头痛发热。华佗分别给两人诊了脉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给李延开了发汗的药。

两人看了药方,感到非常奇怪,问:“我们两人的症状相同,病情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解释说:“你俩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引起的。两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得对症下药,给你们用不同的药治疗了。”

倪寻和李延服药后,没过多久,病就全好了。

后来,“对症下药”这一成语,就用来比喻要善于区别不同的情况,正确地处理各种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