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
生平简介

齐邦媛(1924~),辽宁铁岭人,台湾地区以及国民党政界人士齐世英长女, 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 1947年到台湾,1968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1988年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任内退休,受聘为台大荣誉教授迄今。 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教学、著作,论述严谨;编选、翻译、出版文学评论多种, 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 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贡献。
主要著作1.《千年之泪》
2.《雾渐渐散的时候 》
3.《一生中的一天 》
4.《巨流河》
5.音译《城南旧事》(部分,林海音原著)
此外,还主编有《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中英对照读台湾小说 Taiwan litera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文文学》等。
齐邦媛纪事1924:元宵节生于辽宁省铁岭县。父:齐世英(铁生)母:裴毓贞(纯一)。
1938:十一月底由父亲带往重庆,就读南开中学。
1943:联考入第二志愿武汉大学哲学系,前往四川乐山,一年后转入外文系,受教于朱光潜先生。
1947:大学毕业。九月得国立台湾大学聘任外文系助教,到台北。
1948:与罗裕昌于武大校友会相遇,十月返上海由父母主持,在新天安堂基督教会结婚。返台。
1953:台中一中任教高中英文。(至1958)
1958:至国立中兴大学(原为省立农学院)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英文秘书(1959-1965)。
1967:随夫调差,迁回台北。第二次考取Fulbright Exchange Fellowship赴美任教于印第安纳St.Mary-of the-Woods College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同时正式注册进Indiana University进修比较文学。
1969:返台回中兴大学,出任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
1970:开始在台大外文系兼任教授。讲授文学院高级英文课程。
1977:台大外文系专任(讲授英国文学史、高级英文、翻译等课)。
1978:参加中华民国笔会。赴瑞典参加国际笔国年会(International PEN)。
1982:暑假至纽约St. John’s University开中国现代文学会议。首次与大陆文学界同时出席。
1985:应聘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讲授台湾文学(春季班)。同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中国现代文化会议。
回台后遭到人行道上车祸,重伤。
1988:由台大外文系退休。次年台大颁赠名誉教授位。
1989: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小说卷一至五。台北:九歌。
1990:评论集《千年之泪》出版,台北:尔雅。
1992:接Chinese PEN Quarterly总编辑工作(至1999)。林海音原著,殷张兰熙、齐邦媛英译《城南旧事》出版,香港:中文大学。
1999:四月赴北京与南开中学班友作五十年后首次重聚。主编《中英对照读台湾小说 Taiwan litera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出版,台北,天下文化。
2000:齐邦媛、王德威主编英文版《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文文学》论文集出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2001:“九一八”纪念七十周年回故乡沈阳,兄妹四人向东北中山中学献“齐世英纪念图书馆”。
2003:十月,鼓吹(催促)设立“国立文学馆”于台南成立,经立法院改名为“国立台湾文学馆”。
2009:记忆文学《巨流河》出版,台北:天下文化。
齐世英、齐邦媛对照表齐世英
齐邦媛
八十八岁过世(1899-1987)
年龄
1924年1月15日生
裴毓贞
配偶
罗裕昌
天津新学书院
日本金泽四高毕业
德国柏林大学政经系
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
学历
南开中学毕业
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
国民政府东北协会负责人(1933-1948)
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创办人之一
时与潮杂志社创办人
立法委员
经历
台中一中英文教员
国立中兴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国立编译馆编纂兼主任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
时与潮社论(1940-1960)
作品
千年之泪
雾渐渐散的时候
一生中的一天
巨流河
主编英译台湾文学多种
读书
兴趣
读书、听西洋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