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分析法
定义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由于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都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则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二者的区别是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所不同。
文献分析法操作流程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确定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内部信息包括《员工手册》、《公司管理制度》、《职位职责说明》、《绩效评价》、《会议记录》、《作业流程说明》、《ISO质量文件》、《分权手册》、《工作环境描述》、《员工生产记录》、《工作计划》、《设备材料使用与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等。
(2)外部信息主要指其他企业工作分析的结果,这些资料可以为本企业的工作分析提供参照。为了保证所收集到的信息有较强的适用性,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目标企业应该与本企业在性质上或者行业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第二,目标职位应该与本企业典型职位有较高的相似性。2.确定并分析有效信息进行文献分析时,需要快速浏览文献,从大量的文档中寻找有效信息点。针对文献中信息不完整和缺乏连贯性的情况,应一一做好标记,在编制工作分析提纲时,作为重点问题加以明示;对于文献中隐含的工作内容以及绩效标准,应深入挖掘,在以后的分析中得以求证。
文献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分析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能够为进一步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信息。其缺点在于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小型企业或管理落后的企业往往无法收集到有效、及时的信息;要与其他工作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一)文献的概念文献的现代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二)文献的种类(1) 零次文献(零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即primary documents)
(2) 一次文献(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3) 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
(4)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
(三)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对文献综述的质量要求主要有六条:
(1)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
(3) 针对性强。
(4)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
(6)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
(四)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式第一步,确定综述的选题。
第二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三步,整理文献。
第四步,撰写综述初稿。
第五步,修改综述初稿,并完成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