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
Dzungarian Basin
亦作Chun-ko-erh P'en-ti或Zhungar Pendi。
地理位置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盆地,大约位于45°N,85°E。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盆地一般海拔400公尺左右,东高(约1,000公尺〔3,300呎〕)西低。
地形特征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根据航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东高西低。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冬季气候寒冷,雨雪丰富。
盆地边缘为山麓绿洲,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温暖期约140~170天,栽培作物多一年一熟,盛产棉花、小麦。盆地中部为广阔草原和沙漠(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部分为灌木及草本植物覆盖,主要为南北走向的垄岗式固定、半固定沙丘,南缘为蜂窝状沙丘。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
牧场广阔,牛羊成群。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南缘冲积扇平原广阔,是新垦农业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受冰川和融雪水补给,水量变化稳定,农业用水保证率高。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玛纳斯、乌伦古等内陆河多流注盆地,潴为湖泊(如玛纳斯湖、乌伦古湖等)。

盆地的价值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盆地中央地层平缓,具稳定地块特征,盆地南部是天山山前坳陷(或称天山北缘前陆盆地),盆地西北部为成吉思汗逆冲断褶带,盆地东北部为克拉美丽山山前坳馅。盆地演化可划分为前陆盆地阶段、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石油总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克拉玛依油田位于盆地西部。
天山北麓平原为新建的重要农业区,种植小麦、玉蜀黍、水稻、棉花、甜菜等。盆地内夏季气温高,棉花种植地区已达北纬44°,为世界上棉花种植的最北限。盆地中有丰富矿藏,南缘有煤田,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两地都设有炼油厂,有输油管通往乌鲁木齐市。盆地西缘有阿拉山口、老风口、布尔津等风口,风力强劲,对交通及其他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
盆地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00平方公里。年降水量150∼250公釐(6∼10吋)。一些河流的尾闾可深入沙漠形成一定的植被覆盖,使沙丘成固定或半固定状态,部分地区可用为冬季牧场。居民大部分是维吾尔人和突厥人或蒙古人。汉民族多住在南部绿洲、农场和工业区。
水资源日益减少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沿山前断陷平原流向西北,经过俄罗斯的斋桑泊、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馀河流如发源于阿尔泰山东部的乌伦古河,发源於天山的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分别注入盆地中的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由於大量引水灌溉,玛纳斯湖已经乾涸,艾比湖的面积也已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