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策

朝鲜开国元勋金策金策(1903年6月——1951年1月30日)
中国共产党员,1936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书记等要职。
朝鲜咸镜北道城津鹤城(现金策市)人,幼年时期移居到延吉(现吉林省龙井市),在龙井市第一中学(当时大成中学的前身东兴中学)就学。在学时期参加了地下青年团体。
朝鲜光复后,金策担任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兼产业相。1950年7月任前线指挥部司令,上将军衔。因战事顺利晋升大将。1950年10月,任东部司令,组织主力后撤和敌后游击战。
1951年1月30日,因心脏麻痹症逝世,享年四十九岁。金日成为了纪念金策,将他的故乡清津市改名为金策市。清津钢铁厂、平壤工业大学与一所军官学校,都分别以"金策"重新命名,并在金策市立了一座金策的铜像。
朝鲜城市 金策原名“城津”,1952年改今名。朝鲜东北部港市。临日本海。人口49万(1980)。天然良港,深水不冻。1899年开港。朝鲜北部两大钢铁基地之一,城津特殊钢厂著名。造船、建筑材料、木材和水产加工亦较重要。渔业发达。设有工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有化学、造船、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等 工业。此外,利用丰富的鳁鱼为原料,发展了鱼油及鳁鱼粉制造业。
字词解释金策:
(1).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蹑金策,同向海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