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质学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广西地质学会(Geological Society of Guangxi,GSG)是广西地质工作者和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广西区科协的团体会员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地方组织。

广西地质学会成立于1964年1月,是集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科学普及、国际交流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省级学术团体,属自治区科协领导,中国地质学会指导,现挂靠广西国土资源厅、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自成立之始,学会始终坚持民主办会,建立健全学会组织机制,团结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会员从成立之初的234名发展到最多时近3000名。

广西地质学会会员遍及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有关科研院校,专家云集,人才辈出,是广西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是广西有影响的省级学会之一,多年来秉承学会宗旨,积极开展活动,特别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努力改革创新学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多次被上级部门嘉奖。

1992年全国先进学会(中国科协授予),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全国省级“学会之星”(中国科协学会部和《学会》杂志社授予),1989年科普优秀先进集体(中国地质学会学会授予)、1997年先进集体(中国地质学会授予), 1988-1989年度、1990-1991年度、1992-1993年度、1994-1995年度、1996-1997年度、1998-1999年度自治区级先进学会(广西区科协授予),坚持双百方针,活跃学术气氛,结合广西地质特征和生产科研实践,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元性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和提高广西地质科技水平做出了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底,学会组织学术活动89次,参加人数6300多人次,交流论文1500多篇。其中自主举办的学术活动有广西层控铅锌矿床讨论会、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岸现代沉积特征考察讨论会、广西首届贵金属矿床地质研讨会、广西首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广西首届非金属矿产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广西地学青年“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等;协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如国际锡矿地质讨论会、环太平洋带中国南部区域-成矿规律特征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国际泥盆系及固体矿产与油气学术讨论会、全国岩溶矿床讨论会、晚古生代地层古生物学术讨论会、全国青年地质事业的未来研讨会、全国第七届旅游地学研讨会暨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论证会等,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利用学会这个平台,为广大会员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学习和交流先进技术服务,促进了我区地质科技水平的提高。

针对一些具体地质问题,学会还多次组织现场科学考察,解决了生产部门的实际问题。如两广首次前寒武纪地质现场调查、大王滩水库溢洪道断层地质考察、合山矿务局矿坑严重充水原因考察、桂平县马骝滩船闸水坝选址、绳索取蕊钻探学术研讨会、南宁市那隆乡化石产地考察提出将化石产出层位由老第三纪改为第四纪、左江岩溶地层考察、岩滩水库库区内涝情况调查、高龙金矿扩大后备资源考察、平果铝矿区尾矿处理及生活区塌陷考察等等。

邀请和接待包括国际地科联主席在内的16个国家的100名地质学家来桂作访问或做学术报告。邀请孙大中、程裕淇、陈毓川、刘宝珺、栾世伟等20多位知名地质学家到桂作专题学术报告,开阔了会员的视野。

为满足社会各界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和科技咨询。如组织专家学者到南宁市麒麟山风景区开展扶贫考察;组织专家学者为南宁市中级法院裁决武鸣造纸厂打井纠纷提供依据。

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学会还通过科普创作、举办科普报告会、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青少年地学夏令营、地学知识竞赛、参与科技活动周、科技集市、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向广大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地学知识。编著出版书籍《广西珍奇》、《中国风景名胜荟萃》。

通过学会推荐,1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4人荣获广西青年科技奖, 2人荣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在已举行的四届广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74篇。

学会还定期出版《广西地质学会会讯》,向会员传播学会工作和科技讯息。广西地质学会参与了广西唯一的省级地质科技期刊《广西地质》的创办和编辑出版工作。

作为地质科技工作者之家,学会一直利用刊物这一媒体为会员和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特别是在地质工作处在低潮期间,为了延续《广西地质》的生命,更好地为会员和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义不容辞接过主办期刊的使命和重任,利用自身条件,想尽办法继续维系它的生命和发挥其功能(直至2003年转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