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
(1)世界大战,是对立的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是帝国主义的产物。它是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帝国主义时代初期,已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导致的。交战双方为了达成各自的战争目的,倾注国力,以武装斗争为主,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战线上展开了激烈的大搏斗,战争规模、消耗与危害,都是史无前例的,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早在1887年,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时就预测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其争霸世界的斗争中,必然会导致“空前规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战争”,首次提出了世界性战争的概念,以引起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备。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从 1898年到 1914中先后在欧、美、亚三洲形成。以世界霸权和掠夺为政治内容和目的的帝国主义政策的继续和斗争,终于在1914年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恩格斯在 27年前的预测是正确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团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突出的特点是:
战争的政治目的①战争的政治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这是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帝国主义的政治内容和目的,就是世界霸权。几个大国都想争夺世界霸权,这种斗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就是例证。
战争规模②战争规模大、危害大。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亚、非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展开,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6500万----7000万人,军队损失 3750万人,其中亡 853万人,居民死亡 66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l863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遍及三大洲、四大洋,84个国家约 20亿人口卷入战争,动员军队 1.1亿人,军民伤亡l亿余人,其中亡 5000万人,财产损失 4万亿美元。
③战争引起了革命。世界战争奴役性、掠夺性强,弄得民不聊生,必然导致革命。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革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
④战争中联盟斗争激烈。帝国主义发动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大战,战争规模和战略目标庞大,这决定着必须拥有强大的战争力量。所以,必须由列强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进行世界大战。处于防御的一方,也必须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联盟,才能对付强敌。这是自古以来争霸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发动的世界大战,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如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主的同盟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纠集意大利(大战爆发后退出同盟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共同作战;以英、法、俄三国为核心组成协约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联盟,展开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大搏斗。在战争进程中,美国、日本、意大利、中国等25个国家先后参加了协约国。这场大战,以同盟国各国先后投降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日、意轴心国组成的法西斯集团,为了进行以称霸全球为目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胁迫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加入其集团作战。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了东亚军事联合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美、英三国在重庆正式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协调。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到 1945年 5月,先后又有 21个国家参加了该统一战线。这对世界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世界大战”的概念的表述不尽一致。美军《统帅纲要》和1962年版《作战纲要》都把世界大战称为“全面战争”,并明确“全面战争”与“全面核战争”、“总体核战争”同义,是敌对核强国或联盟使用一切手段所进行的“不受限制”的“双方都使用核武器袭击对方的本土”的战争。前苏联领导人和官方著作都说:新的世界大战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火箭核战争”,是“全球性的对抗”,包括武装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外交斗争、思想斗争,以达到“重大政治和经济目的”。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长期以来,都准备打一场“按电钮”式的世界核大战。苏联、“华约”解体后,苏美两极体系崩溃,世界正向着政治、经济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强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推迟或被制止的。只有消灭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世界战争的根源和危险性才能彻底消除。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处于划时代的地位。
这次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面临危机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德国早在1879年就与奥匈帝国结成反对俄、法的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这个同盟,从而形成了一个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三国同盟”(即同盟国)。俄、法对此很快作出反应,1891~1893年建立了俄法联盟,英国随后加入,形成了协约国。这样,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就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而展开了激烈斗争。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这为竭力想吞并塞尔维亚的军国主义分子,携同妻子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暗杀。这次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把塞尔维亚视为争霸前哨的俄国于7月30日宣布总动员。8月1日、3日,德国分别向俄、法宣战,因为比利时拒绝接受德军通过本国领土的最后通牒,俄国同时向比利时宣战。英国曾要求德国维护比利时的中立,遭拒绝后于8月4日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打了起来。前后卷入战争的有六大洲的33个国家,15亿人(占当时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战期间大约有7000万人被动员参军。
大战开始后,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三条战线:西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由英、法、比、三国军队对德作战;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作战;另外有巴尔干战线,由塞尔维亚军对奥军作战。战争在陆上、空中、海上和海下同时进行,战场遍及欧、亚、非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是决定全局的主战场,海上以北海为主战场。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的共同点是:片面强调战略进攻,轻视防御;企图依靠一两次总决战决定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打短期战争。
战争第一年(1914年),速决战计划即遭破产。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同英法联军进行了“1914年边境之战”,法军南撤。德军推进到巴黎以东的马恩河地区,遭到法军大规模反击(史称“1914年马恩河会战”),德军退至埃纳河一线。9、10月间,为相互迂回对方的翼侧,进入法国北部地区的德军河英法联军实施连续机动,直到海岸方止。(史称“奔向大海作战”)。至11月,整个西线从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这一年,由于土耳其的参战,近开辟了新战场;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中国山东,出现了远东战场。英德海军的主要战役是北海的两次赫尔戈兰海战(8月,11月)和南大西洋的福克兰岛海战(12月)。
1915年,各参战国由于后备兵员和后勤保障发生严重问题,被迫将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战争重心由西线转到东线。俄军同德军之间先后进行了东普鲁士冬季战役(1~2月)、咯尔巴阡冬季战役(1~3月)、果尔利策进攻战役(5月),俄军损失惨重,德军乘胜深入俄境,但未能迫使俄军退出战争。9~10月,整个东线也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5月,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入到协约国,在奥匈东南开辟了新战区。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之后,德奥保联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塞尔维亚。
1916年,战争重新再次转入西线。德局对法军实施了“凡尔登战役”(2~12月),英法联军则对德实施了“松姆河战役”(6~11月)。东线俄军的西南方面军对奥匈军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6~8月),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海军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进行了整个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从这一年开始,同盟国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
1917年,德国被迫在东西两线转入防御,同时在海上开展“无限制的潜艇战”,给英法海运造成极大困难。法军在埃纳河地区对德实施“尼维尔攻势”(4~5月),法军损失惨重,英军单独对德连续发动进攻,稳住了法国。9月,德国发动“里加战役”,这是东线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战争。在意大利战线,德奥联军实施了“卡波雷托战役”(10~11月),迫使意军全线后撤。同年4月,在交战双方都陷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伺机加入协约国一方。8月,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在协约国帝国主义推动下对德奥宣战。
1918年,协约国发动总攻,同盟国土崩瓦解。7至9月,西线的英法军接连拔除了德军防线上的三个突出部。9月26日,协约国发动总攻。至11月,同盟国中的土、保、奥、匈先后投降。11月11日,德国也被迫投降。历时四年又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遂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期间,被击毙和因伤致死的总计达850多万人,负伤的有2000多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余美元。
大战为革命创造了客观前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1919年~1920年举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作为协约国的一员的中国在会上成了列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伟大的“五四”运动。
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战争中,飞机、坦克、潜艇和毒气等新式武器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并首次出现了集团军群(方面军)战役。大战的经验对战后20年各国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依靠坚固战略防御工事制胜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这次大战经验的结果。
著名战役: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著名战役:不列颠之战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之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 诺曼底登陆战 攻克柏林
关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瞻性研究青年学者刘周在“关于人类前途的预言”一文中提出了关于世界统一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瞻性预言称为刘周预言。
同名电影片名:世界大战
英文名:War of the worlds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
大卫·凯普 David Koepp ....(screenplay)
Josh Friedman ....(screenplay) and
H·G·威尔斯 H.G. Wells ....(novel)
主演: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
达寇塔·范宁Dakota Fanning
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
米兰达·奥图Miranda Otto
贾斯汀·查特文Justin Chatwin
制作人 Produced by:
凯瑟琳·肯尼迪 Kathleen Kennedy ....producer
保拉·瓦格纳 Paula Wagner ....executive producer
Colin Wilson ....producer
Damian Collier ....executive producer
类型:动作/科幻
级别:PG-13(科幻暴力恐怖场面)
发行公司:派拉蒙影业 Paramount Pictures
上映日期:2005年6月29日
◇ 故事:
外星人全面入侵地球
雷·费瑞尔(汤姆·克鲁斯饰)是一个码头工人,年纪轻轻、喜欢飚车、有些傲慢、还是位游手好闲的糟糕父亲,他工作就是在码头操纵起重机为轮船装卸集装箱。为了他生了一儿一女的妻子玛丽,实在受不了雷无所事事、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终于和他分道扬镳。
雷对于妻子的离去只知道怨天尤人,依然老是忽略自己的儿女。不过,这个周末,由于有事,前妻不得不把孩子送来让雷照顾。不同以往的是,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几道闪电屡次击中街道,似乎有什么怪事即将发生。费瑞尔觉察到闪电有点不同寻常,但他不知道,一场毁天灭地的灾难即将来临。突然,一辆坠入地下的外星战车从马路中一跃而起,小镇顿时乱作一团。
危难关头,平日缺少责任感的雷,突然显现出一个父亲的本能,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带着孩子拼命逃难,逃亡的路上,雷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一对儿女。在整个世界陷入外星怪物军队大举袭击地球的恐慌时,他们躲到了山坡上的一家农舍,一位神秘人把他们带到老房子的地下室里,但出人意料的是,原来外星人并不是他们所面临的惟一威胁……
◇ 卖点:新千年的宏篇巨著
1898年,H·G·威尔斯创作的第一部描写外星生物进攻地球的科幻小说问世;1938年,后来凭借《公民凯恩》被誉为天才的奥森·威尔斯在电台改编小说录制成节目,宛如真实的广播让全城骚动,上百万人害怕得颤抖、哭泣,逃出家门;即使是有过这次教训,1953年,这部小说被拍成电影的时候,很多观众分不清现实和虚幻,被这种末世感觉沉重打击,不可自拔。
小说是在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的时候写成的,威尔斯的电台节目是在美国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录制的,1953年的电影版本是在冷战时期拍摄的,正像以前的《世界大战》版本,斯皮尔伯格这部电影也是911的阴影衍生物。不过,虽然影片或有隐喻,然而作为暑期档的强势大片,就免不了为了叫好叫座极尽吓人之能事,听说老斯的目的是“把观众从座位上吓得滚下来”。
外星人袭击地球、全人类面临灾难,这种类型的科幻片早被好莱坞拍到不能再拍,可《世界大战》里至少保证不会出现以下俗套:没有显著的地标性建筑被毁灭,没有针对纽约市的不必要的攻击行动,没有画蛇添足的记者们假装知道发生了什么,不会让政治家、科学家或者其他显要的人物担当影片主人公,没有军方要人拿着小棍子指指点点的镜头。《世界大战》就是关于一个平凡家庭面对“最凶残”的外星人,恐慌到极点的故事。
◇ 点评:非一般外星人入侵
自从1975年初出茅庐的斯皮尔伯格用《大白鲨》惊吓了全球观众后,作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导演之一的他就时不时以吓唬人为乐趣,事实证明,这些电影都不断地创造票房奇迹。这一次,从小就迷恋外星人题材的他,难得地把主意打到了外星人进攻上。虽然在内心深处,老斯还是像《E.T》、《第三类接触》时代一样,认为任何生命形式如果肯穿越时空来到地球,目的不是征服而是探索,不过既然观众喜欢看人类和外星人打仗、受折磨,寻求点刺激,这位史上最赚钱的导演当然也不会让大家失望。
号称老斯“最黑暗科幻片”的《世界大战》打着平凡人物的“亲情牌”,动用数千人的军队,以一架波音747客机和一艘千吨巨轮为代价,展现人类面对成千上万“吸血三脚怪”袭击的疯狂大逃亡。动用了《辛德勒名单》的摄影师,《E.T》的视觉特效师,充斥着数字技术的《世界大战》中演员却依然是重心。继《少数报告》之后第二次跟斯皮尔伯格合作的阿汤哥自然不必说,饰演他一双儿女的两个童星都曾参演过老斯监制的热播惊悚电视剧《劫持》,其中的小女孩正是好莱坞目前最红的童星达寇塔·范宁,这张《捉迷藏》中把罗伯特·德尼罗吓疯的脸,让无数大牌啧啧称奇,天才的演技大约昭示着明日之星的冉冉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
一、在萨拉热窝的暗杀
对于哈普斯堡皇位的继承人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来说,1914年6月28日本来是个吉祥日子。这一天是他们结婚十四周年纪念日,为了表示庆祝,他们曾到约在六年前并吞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去作了一次特别访问。
当女伯爵索菲·肖特克充当大公的堂姐妹伊萨贝拉公主的宫廷女侍时,她博得了大公的欢心。可是,在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看来,她同侍女差不多。老皇帝担心他的侄儿选择一位有失皇族身份的配偶,在准许这件婚事之前,整整烦恼了—年。作为他表示同意的代价,他强迫弗兰西斯·费迪南德放弃他的子女任何要求高位或充当他的继承人的权利。结果,恩斯特、马克西米利安和索非这三个孩子以及他们的母亲,在哈普斯堡皇室的古老宫廷中,继续受到冷遇。
1909年,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稍发善心,授予索菲以霍恩贝格女公爵的称号,因此许可她在舍恩布龙宫照料宫廷事务。即使如此,宫廷的礼仪禁止她和她的丈夫同坐大公的马车,她也不能和他同坐在剧院的皇族包厢里。每逢宫廷大典,当索菲进入时,折门只开一半。
访问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省的动机,是大公想使他的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他作为武装部队的检察长,将视察驻在那里的两个奥地利军的一年一度的演习,然后访问省会萨拉热窝。索菲和她的军职身份的丈夫一起旅行,就可以受到同等的礼遇。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对这种双份的周年纪念日礼物,是感到非常高兴的。
当萨拉热窝的简短访问开始时,六辆车篷折迭起来的游览车都停在火车站。第一辆车里坐的是萨拉热窝市长费希姆·埃芬迪·楚尔皮茨和他的警察专员盖尔戴博士。第二辆车载着弗兰西斯·费迪南德,索菲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可以折迭的座位上。司机的旁边是大公的侍从官哈拉希伯爵。
这是一个温暖、晴朗的星期天,皇室汽车的长列,缓缓地驶过人群拥挤但疏于保卫的街道。数千名本地区的部队都在野外演习。(按照大公的请求,萨拉热窝宣布禁止军人进入;弗兰西斯·费迪南德不想使他的访问与炫耀军事力量联系起来。)只有稀疏的宪兵警戒线布在路旁。
因为6月28日是圣维图斯节日或维多万,这是巴尔干斯拉夫人的一个特殊假期,节日气氛的街道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波斯尼亚人。直到1912年为止,维多万是纪念土耳其在1389年科索沃之战中获胜的国哀日,当时塞尔维亚王国被摧毁,基督教居民遭受奴役。但是,自认两年前土耳其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败北以来,维多万成为全国欢乐的佳节了。
从若干报道看来,这种欢乐情绪并未因哈普斯堡皇室的来访而受到打击。观众是热烈欢呼还是有礼貌地欢呼,看他们如何感受而定。虽然大公本人并不对波斯尼亚的被奴役负责,许多人却把他看作是奥地利压迫的象征。
有七个塞尔维亚的暗杀者埋伏在预告要经过的道路旁,他们发誓要干掉大公。最年长的二十三岁,五个都是十九岁,有一个是十七岁。上午10时后不久,官方的车队进入萨拉热窝。共谋者利用马虎的安全防卫措施,栖身在与米利亚茨卡河并行的阿佩尔码头这条大路旁。
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第一个暗杀者出现了。桥上站着这批凶手中孤身的穆斯林穆哈迈德·迈赫迈德巴西克,但是他没有动静。(后来他自称,有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前面,所以他无法扔炸弹。)
相距不远的是奈杰尔科·察布里诺维茨,他瞄准大公的羽毛头盔,把炸弹猛掷过去。司机看到这种手势,立即加快车速,炸弹落在折迭的帆布车篷上,再弹回到地上,在第三辆汽车的前面爆炸,炸裂了它的前轮胎。飞起的碎片击伤了波蒂奥雷克将军的副手埃里克·梅里齐中校和几位旁观者。受轻伤的有索菲的女侍女伯爵兰尤斯,她坐在同一辆车中。
这个企图暗杀的人吞下了一小瓶氰化物,就跳进那时水位很浅的河里。他迅即被打捞出来,几分钟内几个老百姓把这个呕吐着的青年拉上河岸,连连殴打,直到警察前来调停。这个出生于萨拉热窝的印刷工人因服了毒药,痛苦得很厉害,但极力保持头脑清醒,对密谋毫无吐露。弗兰西斯·费迪南德对察布里诺维茨不甚介意,却对受伤害者很关心。“快来,”大公催促说,“这个家伙有精神病,让我们继续按程序进行。”
在伤者被送进医院的同时,这批人迅速驶往市政厅,经过守在路旁的另外三个共谋者,但他们并没有企图行刺。坐在第一辆车上的楚尔齐茨市长,显然没有听到为人群的喧闹所掩盖的爆炸声,当他就要宣读他准备好的欢迎词时,觉得胳膊被人紧紧抓住而吃了一惊。“市长先生,”暴怒的大公嘶声叫道,“我到这里是来访问的,却被以炸弹相待!这真是岂有此理!”歇了一下,他平静下来:“好吧,现在你可以讲了。”
仍然摸不着头脑、被他的来访者的大发脾气弄得不知所措的楚尔齐茨,发表了一篇过分颂扬的讲话,结语是:“上帝维护按使徒教义行事的皇帝陛下,我们最仁爱的君主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同时,索菲已经使她的丈夫镇静下来,他对市长的赞美之词的反应是庄重的,最后说了声,“我保证,我对你们的好感和关注不会改变。”
这番异乎寻常的情景,曾由参加这次典礼的一位当地官员的儿子在二十五年后加以描述。当丽贝卡·韦斯特夫人访问萨拉热窝,为写一本关于南斯拉夫的书《黑羔羊和灰猎鹰》收集材料而去访问他时。他回忆说:“……我们都默不作声,并非由于对他(弗兰西斯·费迪南德)有什么深刻印象,因为他一点也不是我们波斯尼亚理想中的英雄。但是我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我们知道,只要他一走出去时,他肯定会被干掉。不,这个问题不需要谁来告诉我们。但我们知道人民对他和奥地利人是抱什么态度,并且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扔了炸弹没有成功,另一个人会扔另一颗炸弹,如果他失败了,又会有另一个人起来,……这给与会的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举行典礼后,弗兰西斯·费迪南德立即发了一个电报给皇帝。他然后问波蒂奥雷克将军,他们是否应当继续按照已经宣布的下午计划进行,得到的保证是不可能再有什么行刺的企图。在继续按照他们的程序访问国家博物馆之前,大公坚持要去探望陆军医院里的炸弹受害者。他极力主张索菲不要陪他去、“不,”她坚决要求说,“我一定要和你去。”
市政厅外面,汽车都在等着把这批人载往目的地,这次除一个人改变座位外,其余的次序都和以前一样。哈拉希伯爵不再坐在大公车上前面司机的旁边,而是站在汽车左面的踏脚板上,手按着刀柄,以保护殿下夫妇。因为第一颗炸弹就是从左面扔过来的,所以伯爵选择这个位置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重演。
当这个行列驶抵离市政厅不远的一座桥时,经过了相距不过几英尺的另一位密谋者,但他楞住了。车队按照计划是要沿码头驶往医院的。可是,市长的司机并未被告知已改变计划,而向右转入弗兰西斯·约瑟夫大街,朝着博物馆驶去。大公的司机顺从地跟着前面那辆车走,他也不知道已经改变计划。
在发生错误转向后片刻之间,波蒂奥雷克将军命令司机掉头,向相反方向行驶。这辆车子恰恰停在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的面前,他是共谋者之间最坚决的一个。这个十九岁的凶手,迅即拔出; 一支比利时小手枪,仅相隔五英尺之遥,平射了两发。哈拉希伯爵依然站在对面的踏脚板上戒备着,只吓得目瞪口呆。
第一粒子弹射入了大公的脖子,切断了他的颈静脉。索菲的腹部被第二粒弹丸洞穿,切断了一根动脉。这对夫妇惊呆了几分钟,依然挺直坐着,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前方。波蒂奥雷克以为他们平安无恙,但有再发生行刺企图的危险,于是取消了医院之行,命令司机回到军政府长官府邸。当车子掉头转向时,哈拉希侧过身来想靠近些讲话,血从大公的口里喷到了他的侍从官的右颊。
索菲看到这一情景,喊道,“看到老天爷面上!你怎么啦?”她然后从她的座位慢慢地滚下来,把她的脸贴在她丈夫的膝盖上。大公鼓起他的余力,恳求说:“亲爱的索菲!亲爱的索菲!死不得,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孩子!”当他的绿色羽毛的将军盔帽掉下来时,哈拉希把他撑起来,问道,“殿下伤得很厉害吗?”大公用越来越虚弱的声音咕哝着,“没有什么。”他几次重复了这句话,然后昏迷过去。上午11点钟后不久,大公和大公夫人都因内出血而死去。
伤了两条人命后,普林齐普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但一位旁观者抓住了他的胳臂,同时警察把他包围了。在短短的挣扎期间,他设法从一个小瓶中吞下了氰化物,但如同察布里诺维茨的情况一样,他剧烈地痉挛、恶心和呕吐。这剂毒药不是太稀,就是太陈了。
正在萨尔茨堡附近巴特伊施尔的夏季别墅休憩的弗兰西斯·约瑟夫皇帝,从他的七十七岁的侍从官爱德华·帕尔伯爵那里得知这一凶杀案件,帕尔从电话中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拍纸簿上写下了这一讯息。这位老皇帝看了这个讯息,就闭上了眼。“可怕!”他然后咕哝着,“触犯全能的上帝是不能不受惩罚的。老天爷恢复了我不幸未能维护的秩序,”暗示罪行不管多么可怕,却为哈普斯堡皇室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合乎需要的解决办法。他对他的继承人以犯贵贱通婚之罪来反对皇朝而遭到神的惩罚,显然表示敬畏。
那天较晚的时候,德皇在他的游艇“霍亨索伦号”上获悉这个消息,那时正在庆祝连接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皇威廉(后来重新命名为基尔)运河建成十九周年纪念日。在停靠在旁边的一艘汽艇上,一位海军将军把电文折迭在一个金制烟盒里,把它掷给等候在那里的人。威廉是真心喜爱他的朋友和猎伴弗兰西斯·费迪南德的。读了这个报告后,他脸色发白,一声不响地回到他的特等舱房里去。
表示同情的电讯来自世界各地。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发了一个电报,表示“美国政府和人民的真诚慰唁,和我本人的深切同情”。英国的乔治五世国王,宣告他的宫廷将志哀七日。为了不被人超过,沙皇尼古拉志哀十二日。
在那命运攸关的星期天的其余时间里,萨拉热窝是平静的。第二天清晨,一帮流浪的克罗特人和穆斯林劫掠了塞尔维亚人地区,对谋杀进行报复。住宅、学校、商店和俱乐部都被毁坏,其中的居住者受到袭击。波蒂奥雷克把部队调进市区,迅即建立了秩序,但已有五十人左右受伤。唯一死亡的人,是落在自卫的塞尔维亚人手中的一个暴徒。
对一般世界来说,这一爆发意味着地方性事件的结束。财政大臣莱昂·冯·比林斯基拨款偿付塞尔维亚人的受伤和财产损失,提供了奥地利爱好和平的表面证明,但这一行动遭到波蒂奥雷克将军的愤怒反对。
黑手党
只有一个共谋者逃脱,但警察得到的补偿多于所失。他们搜捕可疑分子和颠覆分子布下的网,意外地捉到了一个名叫丹尼洛·伊利茨的人,他是共谋的一员。到那时为止,普林齐普和他的同犯一口咬定,他们罪行都是单独干的。但吓坏了的伊利茨,他年已二十三岁,提出愿以口供来换取他的生命。(按照奥地利法律,死刑仅适用于年龄在二十岁以上的人,伊利茨认为两个同犯已经供认,并且牵连到他。)到了月5日,又有三个策划者被捕。但伊利茨并没有供认一切——仅以使警察感到满意为度。
虽然已有六个主要嫌疑犯牢牢在握,笨拙的官员仍所知不多。奥地利政府把这件案子交给当地的警察法官莱奥·普菲费尔,他漫不经心和毫无计划地审问这六个人。拘留犯很快断定普菲费尔的无能,不断翻供和改变解释,从而把他完全弄糊涂了。他们的遁词和谎言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六个人被关在分开的但是毗邻的牢房中,可以在墙壁上敲打暗号,互通消息。经过酷热的7月,从他们矛盾的供词中理出了许多线索,但没有一条线索是追究到底的。
普菲费尔知道,炸弹、手枪和氰化物都是一个叫米兰·齐加诺维茨的人从塞尔维亚搞来的,但他从未查出阴谋者同塞尔维亚的恐怖分子团体“团结或死亡”——更以“黑手党”著称——的联系。这个团体建立于1911年,“为实现民族的理想,联合所有塞尔维亚人”,成员大都是军官和政府官员。法官也不知道,他的六个拘留犯都是这个杀人帮的工具。
黑手党的指导者德拉古廷·吉米特里耶维茨上校,也就是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的部长。吉米特里耶维茨绰号阿皮斯,即“蜜蜂”,是个有干劲的参谋军官,把暴力看成好像就是目的。
弗兰西斯·费迪南德早被定为暗杀的对象,因为他提出过,将来当上皇帝,要以“三位一体”来取代“二位一体”,给予波斯尼亚以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同等地位。这一政策对于黑手党要建立一个南斯拉夫联盟的目标是个威胁,因为这些改革将减少斯拉夫人对君主政体的憎恨和敌意。阿皮斯推论,没有根深蒂固的不满,塞尔维亚是不能把巴尔干半岛联合起来的。
阿皮斯并不是恐怖主义的新手。1903年,当他二十六岁时,他就是暗杀塞尔维亚的亚历山大·奥布雷诺维茨皇帝和德拉加皇后的魁首。策划者在夜里闯进宫去,把这对夫妇从一间密室里拉出来,反复射击和砍劈,然后把血污的尸首从楼上抛下来。
为了排除这个皇朝要求皇位的未来继承人,阿皮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杀害了所有还活着的皇亲。不仅如此,他还杀害了未能逃往国外的所有内阁大臣。1911年,他派了一个年轻的恐怖分子到维也纳去杀害皇帝,但这个任务失败了。
在塞尔维亚进行抗争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尼科拉·帕西茨总理谨慎小心地把他自己的情报人员渗入黑手党,其中的一个情报人员在1914年6月初通知他,阿皮斯已经明显表示,要置弗兰西斯·费迪南德于死地。帕西茨下了密令要在塞尔维亚边境把暗杀人员逮捕起来,但被属于黑手党的边防人员阻止了。
于是总理通过他的特使通知维也纳,但由于通知得含糊其词,没有引起警觉。约万·约瓦诺维茨特使是个泛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他简单地同奥地利财政大臣比林斯基交换了一下意见,比林斯基听了以后感到很平静或者印象不深,以致他没有理会这个问题,而不向他的政府报告。究竟帕西茨的含糊其词的警告是有意,还是出于害怕,这无从确定。一个明确的警告终于会促使奥地利警察逮捕策划者,从而使人们认为他自己也有黑手党的嫌疑。
帕西茨作为一个搞阴谋和暗杀的老手,天赋他活命的技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当他企图杀害米兰皇帝而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他从塞尔维亚逃往奥地利。在1903年暗杀了亚历山大皇帝之后,帕西茨回到塞尔维亚,他在那里一直统治到1926年去世为止,很少间断。帕西茨很了解他的塞尔维亚人,预知很多人会把暗杀者捧为英雄的。他也懂得,如果他出卖黑手党的阴谋者的事被人晓得,他的政治生涯——也许还有他的生命——就要立刻完蛋。帕西茨安然不动。后来,在1920年,他取得了死于1918年4月28日的加夫里洛·普林齐普和他的两个同伙谋杀者的骸骨,从监狱的墓地迁葬萨拉热窝墓地的荣誉冢。普林齐普开枪射击大公夫妇的那座桥,用他的名字命名,凶手的足迹,也被嵌在决定命运时刻他所站立的人行道上。在凶杀现场为纪念大公及其夫人竖立的纪念碑,已被面对足迹的建筑物墙上的一块黑色大理石饰板所取代,上面用金字刻上:“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加夫里洛·普林齐普于1914年6月28日圣维图斯节日创始了自由。”
在他的战后八年余生中,帕西茨这条“巴尔干的老狐狸”,继续拒不透露他所知道的谋害策划,也不透露他为什么不坚决反对他一定预料到会成为宣战借口的事件。这种缄默加上他对普林齐普的颂扬提醒人们,塞尔维亚政权远不是无可非议的。
专业的恐怖分子是很少得到善终的。他们几乎无可避免地招致强大的敌人,由他们来最后算帐。阿皮斯也决不例外。到了1916年底,帕西茨提议把他和黑手党毁灭掉。在塞尔维亚军队被奥地利人击溃,退到希腊后,阿皮斯在萨洛尼卡被捕,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和他一起处于被告地位的人中有穆哈迈德·迈赫迈德巴西克,他是唯一漏网的萨拉热窝阴谋者。在一个明显的阴谋中,黑手党的头子被控策划颠覆帕西茨政权,并与这个国家的敌人签订和约。相距萨拉热窝暗杀三周年纪念日还有两天,它的组织者就被塞尔维亚行刑队的步枪所枪决了。
加利波利战役
英国在加利波利的冒险,是马虎策划和错误判断的结果。除曾敦促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丘吉尔外,这个地区是英国陆军部很少考虑的。只是尼古拉大公于1915年1月送了一封信给基切纳勋爵,请求报答俄国的支持时,才激发了陆军部的兴趣。不过五个月前,俄国不顾一切战略上的考虑,答应协约国的要求,在东线进攻德国以减少西线的压力。现在俄国同时在波兰同德军和在高加索同土耳其军争斗。大公企求“某种对付别处土耳其军的牵制行动,海军的或陆军的都可以”。
英国对土耳其的政策,是丧失时机的政策。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在大战最初几个月英俄猛攻下,不会幸存下来。达达尼尔的陈旧防御是非常脆弱的,土耳其靠近君士坦丁堡的沿岸两座兵工厂,都暴露在战舰的近距离平射火力之下。一支协约国舰队能够不费力地穿过达达尼尔,被土耳其军认为是当然之事。土耳其官方历史以使人惊异的坦率承认:“直到2月25日(1915年),在半岛的任何地点成功地登陆将是可能的,用陆上兵力攻占海峡也将是比较容易的。”
作为欧洲土耳其西南延伸部分的加利波利半岛,有六十英里长,四到十三英里宽。这条几乎是荒芜的多山狭长地带的加利波利,1915年只有一条泥土公路纵贯全岛。俯视海滨的山脊和陡坡提供了优良的防御阵地,保卫着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一边,一条四十英里的水道从马尔马拉海流入爱琴海,宽度从一千四百码到四英里不等。在古代以海莱斯蓬特著称的达达尼尔从不冰冻;但它的双向的潮流,疾转的风向和猛烈的风暴,使航行成为难事。
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是理解夺取达达尼尔好处的唯一主要的英国人。从战争爆发开始,他就徒劳地倡导攻打加利波利。英国最近一次演习是在八年以前,帝国防务委员会得出结论,一支军队面对敌人据守的阵地,不能夺取一个滩头阵地。丘吉尔攻占达达尼尔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有限的军事目标。这是通向俄国黑海港口的唯一通道,并将便利同英国的东方盟国的交通。
到1915年1月中旬,英国陆军部按照大公的请求行动。丘吉尔建议,俄军参加协约国两条战线的陆海攻势,从黑海进攻土耳其。俄国人同意这将增进对他们有利的形势,但同他们蓄谋已久的并吞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的意图有矛盾。协约国将分享这一胜利使俄国人感到不安,他们谢绝了丘吉尔的提议。外交大臣谢尔盖·萨佐诺夫承认,“我很不喜欢这种想法,即海峡和君主坦丁堡可能被我们的协约国攻占,而不是被俄军攻占……我很难向他们隐瞒这个消息如何使我感到痛苦。”
即使没有俄国人,英军仍然决心进行这一入侵。老将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七十四岁时复役。1915年1月初,丘吉尔得到费希尔的支持,打电报给地中海舰队指挥官萨克维尔·卡登海军上将,请他对英法联合进攻作一估计。卡登回答说,这一计划将为协约国开辟达达尼尔。但军事计划人员忽略了一个关键性发展——他们对加利波利的杂乱的和无意义的进攻,最后将推动土耳其军在德国的支援和物质帮助下,加强他们的防御。
由十八艘英国主力舰(包括装备有十五英寸大炮的新式“伊丽莎白女王号”)、四艘法国战列舰和辅助舰只组成的英法联合海军机动部队,于1915年2月19日驶进达达尼尔的入口处。在炮火把外炮台打哑之后,突击部队巡游这个地区,把土耳其遗弃的大炮火门塞住。气候不良使进攻推迟了五天,然后协约国恢复了对入口处其余炮台的零星轰击,迫使土耳其军退却。但是当入侵者向海峡上面攀登时,他们发现土耳其军有坚强的防御阵地隐蔽在悬崖后面。3月3目协约国的登陆被击退了。因为英国计划人员没有把飞机定位包括在内,他们只能向土耳其阵地盲目射击,充其量只获得了微不足道的战果。
开始的时候,无论卡登海军上将或是伦敦海军部都丝毫没有提到,如果这个海军中队冲进马尔马拉海,随后应有什么行动。每个人都认为,只要协约国的海军力量一出现,土耳其军的斗志就会消失。
3月11日,卡登奉命指挥又一次海上进攻,但在达达尼尔海峡清除水雷之前,不得把他的重型舰只开驶进去。突然患病使卡登不得不留在岸上,把指挥权移交给他的主要助手约翰·德罗贝克,他于3月18日重新进攻。海峡已经反复扫荡过,都认为在海峡五英里以内没有水雷了。可是,英军不知道,一只土耳其小船在主要布雷区外放了一排新水雷,它们就被放在早先炮击期间海军舰队停留的地方。
在向炮台射击途中,所有协约国舰只都安全地驶过这个危险地方。由于水上飞机定位的支援,协约国在午后不久,就打哑了大部分岸炮。在法国舰只撤退时,扫雷艇继续在已知的危险区域扫雷。突然战列舰“布韦号”抖动了一下,裂开了,从甲板上喷出高的烟柱和火焰。它在继续行驶中倾覆了,带着它的舰长和六百三十九名水手沉入海底。少数浮起来的幸存者被救了上来。附近船上的有些观察者认为,“布韦号”被一颗土耳其炮弹所击中;其他人则认为,它撞上了一颗水雷。支援舰只都开上来,看到有炮火闪光的土耳其阵地就进行炮击,到下午4时,把全部炮群都摧毁了。未几,未经警告,英国战列舰“不可抗号”和“不屈号”突然倾倒和沉没,步它们后尘的是“大洋号”。德罗贝克海军上将怕再有损失,下令所有幸存的舰只返航爱琴海。等到舰队越过达达尼尔时,由于水雷的爆炸,又有三艘英国战列舰的舰身上发生很大的裂缝,只能蹒跚行驶。
直到大战结束,协约国才知道,在进攻的最初几周,它们就已经胜利在握了。敌人的弹药已经耗去了一半,水雷则已经用光了。虽然协约国希望恢复进攻,但被推迟了,后来又改变计划,部队在加利波利登陆,海军也就随之降到了次要地位。在布尔战争期间曾任基切纳勋爵的参谋长的伊恩·汉密尔顿爵士将军被挑选来指挥入侵军时,伦敦陆军部并没有制订作战计划。
汉密尔顿只接到粗略的指示,但如何把这些指示发展成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战役却得不到帮助。他急急忙忙不带后方勤务人员就赶往东地中海,所确定知道的只是去指挥一支远征军入侵加利波利和消灭敌人而已。汉密尔顿对于他的目标的全部知识,来自1912年的土耳其陆军操典、一张不完善的作战区域地图和在最后一分钟冲进当地书店买来的君士坦丁堡旅游指南。在他离开伦敦的时候,他甚至没有选定在半岛的登陆地点。
由于连加利波利是否有水都不知道,汉密尔顿便命令他的士兵到亚历山大和开罗的市场去搜罗空油筒、汽油听、皮囊和任何其他容器。象在伦敦一样,尽管不准确,所有的地图和旅行指南都被买来,总比没有好些。由于缺乏堑壕战的武器和工具,临时凑合的军用工场生产着迫击炮、手榴弹、掘壕工具和潜望镜。当地的驴夫和他们的牲畜被强征来作交通运输之用。
这种匆忙地临时凑合的作战在物资、后勤和组织上的缺陷,多少为部队的勇猛所弥补了。大部分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还有一个法国师和本地的印度人部队(廓尔喀人),共约七万八千人,集合起来对付由德国将军利曼·冯·赞德尔斯指挥的、新建的有八万四千人的土耳其第五集团军。土耳其的宿敌希腊,志愿出兵三个师入侵加利波利和从西进攻君主坦丁堡,但沙皇政权激烈反对。俄国宁愿丧失一切,也不愿冒让希腊染指土耳其领土的些微风险。
在舰队撤退后的四十八天喘息期间,赞德尔斯将军组织了他的防御,把几个土耳其师驻守在预料的登陆地点。他得到指挥另一支军队的土耳其陆军部长恩韦尔·帕夏的支援。在备战中一位较次要的人物是穆斯塔法·基马尔,即战后世界众所周知的基马尔·阿塔蒂尔克,他是现代土耳其之父。时间是赞德尔斯的最宝贵资产,而英国的拖延给他的时间太多了。
入侵军的集结待运地区是希腊利姆诺斯岛上的穆兹罗斯港,协约国小舰队是4月23日离开那里的。汉密尔顿按照基切纳的意见,把登陆限于半岛两边的二十英里,由现场指挥官来选择滩头阵地。两天后,协约国在希腊角的四块不相连接的海滩登陆,他们打算从那里向土耳其炮手可以俯瞰英国舰队的阿希瓦瓦高原进发。从加韦泰佩岬的西海岸上行十二英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的两个师也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称为澳新军登陆场。
这种任意策划的后果不久就暴露出来了。因为汉密尔顿对加利波利一无所知,他认为执行基切纳提出的准许他的指挥官自由选择登陆的时间和地点的建议很容易。澳新军指挥官将军威廉·伯德伍德爵士,深信夜间登陆将使所冒敌人炮火的风险减至最低限度。但指挥第二十九师的英国亨特-韦斯顿将军下令白天登陆,以便舰队炮击守军。成功的协约国登陆往往是偶然的,并且发生在不象会发生的地点。有一次滩头阵地的建立,是靠一个人的勇敢。萨罗斯湾的部队离岸两英里,那时黑暗笼罩着他们。指挥官B·C·弗赖伯格毫不犹豫地带了一袋不漏水的照光炬,泅过了这段距离,把照光炬在沿海滩一线点亮。
伯德伍德将军的夜间登陆,使他的部队感到为难,他们发现自己处于难以防守的滩头阵地,当这些混乱的士兵寻找方向的时候,宝贵的时间被浪费掉了。陈旧的运煤船“克莱德河号”,改装成把巨大的门安装在船身的登陆艇,可容二千名士兵。当这艘船近岸时,周围都是运载部队的驳船,这时土耳其炮开火了。运煤船的船首栽过沙里,但水太深了,无法趟水。一个生还者回忆,“水象水晶一样透明,我们可以看到,队形整齐、身穿军服的士兵的尸体都躺在水底,他们是在爬上岸时被击中或失足跌下水的。”
到4月26日,有一万六千多名澳新军已经登陆,被丢在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将军们和列兵们都住在比邻的地下掩体里,分享同样的紧急口粮。土耳其军的不断炮击,有时阻扰但没有终止澳新军的新接替人员缓慢地爬上斜坡。一直到4月底,赞德尔斯将军都不发动他的主力进攻,宁愿看看协约国如何部署。在协约国企图组织他们杂乱的兵力时,赞德尔斯开始选择他的反攻阵地。
赞德尔斯于5月5日对南面滩头阵地开始主攻,但土耳其军迅即被得到两个新来的旅支援的澳大利亚军击溃。为了摆脱被阻塞的滩头阵地,亨特-韦斯顿企图在5月6日进行突破,但被猛烈的抵抗所止住,双方流血很多。汉密尔顿将军亲自指挥,但情况并不好些。三天激战,包括反复的白刃战,协约国所付的代价是部队的三分之一死伤;而土耳其军依然控制住高地。
当炎夏于5月来到加利波利时,疟疾和痢疾开始使死亡增加。最激烈的一仗于5月末告终,小小战场布满了八千名土耳其和协约国死者的坟墩,使空气中充塞了恶臭。为了防止可以毁灭双方的时疫,伯德伍德将军在其医务工作人员敦促之下,要求和土耳其军实行安葬休战。5月24日,扯了一面白旗,暂停战斗九小时,那时教士、医生和安葬队一起来消除这一威胁。
简短的停战差不多是超现实主义的。所有参加安葬的人都戴了白臂章,禁止携带望远镜、武器或窥伺堑壕。除沿着全线停火外,所有在堑壕里的部队,都不把头伸到胸墙之上。归还敌人的步枪都要取去枪机,但这个不严谨的协定双方都大方地没有执行。当敌对双方在狭窄的无人地带会晤时,紧张不安的气氛弥漫于前线。有些堑壕只相隔三十英尺。澳新军和土耳其军默默无言地开始挖掘深沟或公墓,但不久双方就互敬香烟和用蹩脚的土耳其语和英语打趣起来。双方偷偷摸摸地相互刺探防务。在检验尸体身份时,军官们小心地注意堑壕和警戒系统的配置。传说基马尔穿了中士制服,在邻近澳新军堑壕的地方,和安葬队一起工作了九小时。在分手之前,许多人交换了口袋里的杂物。
在下午三时左右,最后一个死者被慢慢放进安葬的堑壕里,这时一声枪响冲破寂静。在这不安的片刻,安葬队除呼吸外,停止了一切行动,恐惧地意识到他们是处在双方对着他们的几千支步枪中间。没有再听到第二枪,于是人们转过来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握手道别后,在傍晚时候每一方回到了他们的堑壕。几分钟后,在土耳其防线的某个地方一支步枪开火了,战场上又再响彻了枪炮声。
在协约国集中力量在陆上打仗的同时,在5月底前,敌人的海军舰只击沉了三艘英国战列舰。一艘土耳其轻型战舰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溜进达达尼尔,以鱼雷击中了“哥利亚号”。两周后,一艘德国潜艇击沉了“胜利号”。一天之后,“威严号”遭到了同样命运。地中海的潜艇活动使协约国惊慌起来,特别是英国。他们担心“伊丽莎白王后号”的安全,命令它回到一个英国港口。
随着装有十四英寸大炮,能够行驶而不怕水雷的浅水重炮舰的到达,英国在达达尼尔的处境改善了。英国潜艇也进入海峡,驶进马尔马拉海和君士坦丁堡港,使土耳其航运遭受重大损失。一艘装了六千名部队的运输舰,在港口就被鱼雷击中。土耳其的损失,计有一艘战列舰、一艘驱逐舰、五艘炮艇、四十四艘轮船、十一艘运输舰和一百八十五只帆船。英国为这种破坏所付的代价,是在派来的十三艘潜艇中损失了八艘。
8月初,在加利波利西北的苏弗拉湾,用两个师进行一次新的大登陆。它基本上没有遇到出其不意和寡不敌众的土耳其军的抵抗,他们从海滩退到高地待援。可是,优柔寡断的英国指挥官,包括汉密尔顿在内,不向前推进,却浪费宝贵时间去讨论战略。
到了协约国决定进攻时,赞德尔斯已经赢得时间,从博拉伊尔全力抽调了两个师到萨里巴伊尔山脊来,协约国以为这个地方是由登陆时退却的薄弱兵力防守的。在他们认识到优势不在他们这方面时为时已迟,但他们顽强地继续打了差不多五天之久,然后停了下来。由于高地的狙击手和炮手很快削弱了他们的队伍,在海滩上的生活是难以容忍的。8月间,协约国的伤亡在四万人以上。
9月,两个英国师和一个法国师调来萨洛尼卡,汉密尔顿将军则被召回了。他没有获得另外的指挥权。但是直到基切纳勋爵于11月访问加利波利,他才充分领会这场大溃败。他不再需要敦促撤出这个半岛。基切纳的简短停留,恰恰遇到了落到部队身上的一系列困难。在夏季,他们曾忍受了炎热、苍蝇和缺水的严重困苦不便。
11月,雷暴雨之后下了二十四小时的倾盆大雨,继之以雨夹雪,然后转入眩目的暴风雪,地上雪深二英尺。那些住在澳新军洞穴和地下坑道里的人还有一定程度的舒适,而在苏弗拉湾的露天部队就大受其苦了。倾盆大雨使沟壑和溪谷成为咆哮的奔流,冲下了数以吨计的泥浆、死了的土耳其人和驮畜。
大自然也并没有饶恕土耳其人。双方可能各有五百人淹死在堑壕里。其他人冻死了。单苏弗拉湾一地,冻疮患者就逾五千人。没有人想得起有过这样猛烈的暴风雨。协约国对这种暴风雨全然没有准备;没有储备额外的保暖衣服。对于从12月19日开始的撤退,除丘吉尔外,在伦敦或加利波利没有一个人后悔的。
在撤离期间,预计会有很大损失,即使不是灾难的话。10月,汉密尔顿将军担心,“认为撤出加利波利而不致损失总兵力的一半,那是不智的……”然而他的继任者查尔斯·门罗将军,主持这次撤退并于1916年1月9日完成,竟无一人伤亡。从每个旅到人数最少的梯队,都是按照他们同四个上船码头的远近,排定撤退时间的。六人到十二人一个小组,列成纵队越过几十条小沟渠,每组殿后的人往往是个军官,由他留下定时导火线,爆炸坑道中的地雷。没有灯火,也不准吸烟,士兵们以坚定的步伐按一小时三英里的速度赶路。
关于敌人对这个计谋的懊恼,那时不在这个半岛的穆斯塔法·基马尔说得很清楚:“要是我在那里,要是英国人真的那样溜走而没有损失,我将把我的脑袋打得开花。”但他的德国盟友欣赏这次军事行动的技巧。《福斯报》军事记者发出的通讯写道:“只要战争不息,苏弗拉湾和澳新军的撤退,将在所有战略家眼中,成为前所未有的杰作。”
1915年,差不多有五十万协约国士兵被运到加利波利,伤亡人数在百分之五十以上。远征军包括四十一万英国部队和七万九千法国部队。英国伤亡人数共计二十一万四千,法国为四万七千。土耳其军参战的至少有五十万人,据官方记载,有二十五万一千人遭受伤亡,但这些数字值得怀疑。其他估计的数字要高得多,但不管数字多少,土耳其陆军的精华被摧毁了,在未来的巴勒斯坦战役中,埃德蒙·艾伦比将军所冒的风险减少了。
加利波利玷污了优良的名誉。赫伯特·阿斯奎斯首相把丘吉尔调离内阁,基切纳勋爵也不再拥有政府大臣对他的毫无疑问的信任了。由于把他掌管的军械管理权移交给由劳合-乔治领导的一个新成立的部,他的权力减少了。丘吉尔穿上军服,在法国服役到1917年,那时他又重新得到宠信,被任命为英国军械大臣。
幕后制作
科幻小说大师H·G·威尔斯所著的《世界大战》出版于1898年,小说讲述了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恐怖经历,这个描述地球被外星人攻击、渺小的人类像蝼蚁一般不堪一击的可怕故事成为了一代文学经典。小说不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著称,其中对现代武器的准确预言更是令人叹为观止。1938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广播剧曾在美国造成恐慌,而后在1953年,这部小说首次被搬上大银幕,但由于当时拍摄技术的局限,影片在表现力上未免力不从心。时至今日,《世界大战》的影响仍然没有丝毫衰减,斯皮尔伯格更是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说:“我想,现在是让《世界大战》震撼所有人的时候了,不过这次可不是我以往拍摄的可爱而善良的外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