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救生会位于观音洞对面,现为民居,正门上题有“救生会”石额,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立石。救生会是古代江上救护各种船只和渡江人的社会慈善机构。 宋代乾道年间,镇江郡首蔡洸在西津渡:“命置巨舫五,仍采昔人遗制,各植旗一,以‘利、涉、大、川、吉’ 为识,并植旗一。”并限定载客人数,这是兼具官渡与救生性质的水上机构。明正统年间,巡抚侍郎周忱置舰2艘,并招募水手30余人驾船济渡救生。特别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京口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等十五人力“劝邑中输钱,救涉江复舟者”。他们共捐白金若干,在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京口救生会”。5年后,救生会购得西津渡昭关晏公庙旧址,建屋3间作为会址。京口救生会,专司打捞沉船和江上救生事宜,且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江西、湖北、安徽各省纷纷仿效京口救生会,打造救生红船,实施救生事宜。

现在这些救生会的遗址已荡然无存,而只有镇江的救生会遗址,保存最为完整,1999年政府出资整修后,已恢复了当时的原貌。2001年获得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优秀遗产保护奖。

救生会于198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