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黄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3-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假黄皮
假黄皮(图1)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小枝及叶轴均密被向上弯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点。叶有小叶21-27片,幼龄植株的多达41片,花序邻近的有时仅15片,小叶甚不对称,斜卵形,斜披针形或斜四边形,长2-9厘米,宽1-3厘米,很少较大或较小,边缘波浪状,两面被毛或仅叶脉有毛,老叶几无毛;小叶柄长2-5毫米.花序顶生;花蕾圆球形;苞片对生,细小;花瓣白或淡黄白色,卵形或倒卵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雄蕊8枚,长短相间,花蕾时贴附于花瓣内侧,盛花时伸出于花瓣外,花丝中部以上线形,中部曲膝状,下部宽,花药在药隔上方有1油点;子房上角四周各有1油点,密被灰白色长柔毛,花柱短而粗。果椭圆形,长12-18毫米,宽8-15毫米,初时被毛,成熟时由暗黄色转为淡红至朱红色,毛尽脱落,有种子1-2颗。花期4-5及7-8月,稀至10月仍开花(海南)。盛果期8-10月。[1][2]

生态环境见于平地至海拔1000米山坡灌丛或疏林中。[1]

地理分布产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南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等地也有。[1]

化学成分产台湾的该种,其根含生物碱。根及种子含香豆素clausenin、clausenidi。[1]

应用价值药用价值中药名:山黄皮

考证:出自《陆川本草》

药材基原:为芸香科植物假黄皮Clausena excavataBurm. f.的树叶或树皮。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温。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截疟。[2]其他用途据载,果可鲜食,但不宜多吃。[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