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鸬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斑头鸬鹚

中文名:斑头鸬鹚

拉丁名:Phalacrocorax capillatus

英文名:Temminck's Cormorant

别名:绿鸬鹚、绿背鸬鹚

保护级别: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

种群现状:斑头鸬鹚在我国沿海地区尚有分布,但数量较少。

致危因素:沿海的开发,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和海洋的污染是致危的主要因素,但现状不详。

物种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鹈形目>;鸬鹚科>;鸬鹚属

分布范围:

繁殖于太平洋东海岸北部和邻近海岛,包括我中的东北南部旅顺,河北,山东烟台、威海市、青岛旅鸟或夏候鸟,冬时向南迁至浙江,福建,台湾,云南等地。栖息于温带海洋沿岸和附近岛屿及海面上,迁徙和越冬时也见于河口及邻近的内陆湖泊。

形态特征:

大型水鸟。体长80~84厘米,体重2500克。体羽黑绿色,有蓝绿色金属反光。嘴基部内侧黄色,裸出皮肤白色,颊后方及后头有白色羽毛。背暗绿色,羽缘黑色,胁有白色粗斑。虹膜绿色,嘴黑褐色,脚黑色。亚成体大致为暗褐色。嘴长直且尖,较粗壮,呈圆锥形,先端弯曲成钩状。嘴、眼周裸露无羽。尾较长且圆,尾羽为14枚。翅较宽长,背、肩和翅上覆羽为暗绿色,颊后方、后头和后颈杂有白色丝状羽,两胁各有一个大的白斑。生活习性:

斑头鸬鹚为候鸟,是我国沿海鸟类。喜群集于沿海岛屿或沿海石壁上。体形较大,两翅展开,形如人立。主要以鱼为食。性喜集群生活。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每年4~6月,通常几对在一起成小群繁殖。营巢于海岸和海岛岸边的悬崖峭壁上,巢由枯草和海草等构成。每窝产卵4~5枚,卵为白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