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汴村
汪汴村简介汪汴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高村乡政府西北9公里,西邻渑池县,辖汪汴、鹅宿2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595户,2475口人,总面积437.3公顷,耕地面积363公顷,土地资源肥沃,日照充足,适宜种植烟叶、香花辣椒等经济作物,养殖业较发达,本村加工业起步较早,村有铸造铁厂1个,村民居集集中,村村通道路1条,村小学1所,中学1所,村卫生室1个,村容整洁,生产发展。
文化历史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豫西文化古村,古时有“山林青茂映带水,地腴人勤谷满仓”的美誉。近代,秀才众多,名人倍出,在附近方圆百余里内,墨宝字画多出自该村文化人之手。至今,该村农闲时,仍有挥笔练字村民,每逢冬季,便写起对联,以应对春节大量客商。
每年清明祭祀活动仿佛是人文理念的一个缩影、一个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高亢的唢呐、威风的执事旗、数人合围的牛皮大鼓、造型各异的高跷队、18米长的巨龙、金光闪闪的舞狮伴随着开路的锣声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的淋淋尽致!·
旅游名胜八大美景:二龙戏珠、四水滚塘、青龙窜街、东平落雁、白衣高阁、明三暗六、西河望柳、魁星高照等。值得一提的是白玉阁,白玉为瓦,朱琅为檐,冬暖夏凉,风雅出尘,前人留有千古绝唱“碧瓦朱梁白玉身,飞檐高阁气怡神。”,更有“绝妙青松障,清凉白玉池。长廊秋屧响,高阁夜钟迟。独有乘闲客,扶藜读旧碑。”传说白玉阁下有金蛤蟆,吸日月之精华,饮天地之灵气,正是因为它每天晚上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才使得流过村庄的青龙溪水永不干涸。
历史遗迹该村清明历史建筑较多,如火神庙、关帝庙、魁星楼、白衣阁彭氏家庙等,在文革破四旧中大多遭到严重的破坏。村庄道路纵横交错,街巷交织如网,路路相通,街街连交,初步村庄,如历迷宫。故素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古之“九”为最,这里的“九”“十八”“七十二”正是九或九的倍数,加起来之和为九十九,意表街巷之多。现在大多居民已迁移到原村庄的外围。
现保留较为完整的当属彭氏家庙,历经二百多年见证沧桑与变迁,直至今日仍是凝聚乡情的不二之选。每逢清明前后,天南海北、男女老少的彭氏子孙相约相伴来到彭氏家庙。透彻云天的唢呐声仿佛在寄托着一种哀思!震耳欲聋的鞭炮伴随着老人们铿锵有力祭祀的号子声视乎在展现着家族的繁荣。家庙内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石碑吸引着年轻人一遍又一遍的诵读。随着时间的变迁家庙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小院、气派的大门早已不复存在,家庙有原来的祭祀场所经历了私塾、公办学校今天又恢复啦原来祭祀的作用!2004年在族长彭军方的组织上进行了修复!~
自然风貌该村处于豫西浅山丘陵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历史上汪汴是豫西少有的水资源丰富地区,村庄西部,深二米可见水,且有几个古井,人弯腰即可取水。历史上的多次大旱,该村生活用水向来不受影响,但随着现代农业对水资源的挖掘和浪费,水位逐渐下降。
居民特点汪汴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由于村子里基本姓彭,五百年前为一家,所以邻里关系和睦互助。据载,彭姓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从五百年前彭德春繁衍到现在已有26世,计2700余人,分布在汪汴及附近的东营、上营、牛峪等行政村。另外还有极少数的郭、王、白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