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鬼伞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

伞菌目

拉丁学名: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Fr)Fr

【别名】鬼盖、鬼伞、鬼屋、鬼菌、地盖、地苓、一夜茸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

【形态】①墨汁鬼伞菌盖卵形,伸展后宽4~11厘米,钟形。灰色,有光泽,中部褐色,有细小鳞片,边缘往往花瓣状或有折纹;菌肉薄,白色,可口;柄白色,有丝状光泽,中空,长7~20厘米,粗1~2.2厘米;菌环生柄之下部极易消失;菌折稠密,宽,离生,白色,后变为黑色:孢子椭圆形,黑色,9~12x5~6微米;囊状体近圆柱形,100~160x20~32微米。

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或道旁。

可食,但与酒同食最易中毒。

分布河北、甘肃、青海、四川、江苏,黑龙江,近,辽宁,台湾等。

【生境分布】生于柳及杨树干旁的地上。

【化学成分】墨汁鬼伞含异戊胺、苯乙胺、腺嘌呤、6-氧嘌呤、尿狗酸、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组氨酸、精氨酸、胆碱,胍、甜菜碱、尸胺等。

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黄素(210国际单位)。

【制法】煮熟后烘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并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

【用法用量】研成细末和醋调成糊状敷用。

【注意】饮酒时食用可能引起中毒。

【备注】此菌不可新鲜时日晒,否则整个子实体将潮解成墨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