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馨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解释【名称】:宁馨儿

【拼音】:níng xīn ér

【解释】:指这样的孩子,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出处】:《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事例】:以行亲迎之大典,彼西方美人,必将为我家育~以亢吾宗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praise for a good child

“宁馨儿”典故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如《晋书·王衍传》中有句话:“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王衍字夷甫,出身于著名的琅琊世族王氏。东晋士人谈误国论时,把晋室之乱的责任完全归之于王衍等人崇尚浮虚。王衍容貌俊美,风采出众。小时候去拜访山涛,山涛不觉赞叹:“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哪个不起眼的老太婆,竟生下如此标致的孩子。后来,“宁馨儿”一词便成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今江西九江市彭泽县仍有此旧说,但取前意,音如“那汗”,与古音相似。

现在,在很多小孩子满月或满岁的生日宴上,大人们会用“宁馨儿”这个词来夸奖小孩子。单从字面看,“宁馨儿”毫无疑问就是一个褒义词,“宁”多为“平安,安定,康健”之义,而“馨”是“芳香,好声誉”的意思。可见“宁馨儿”寄托了大人们对这个孩子康健以及美好未来的祝愿。

“宁馨儿”由来《辞源》可先查到“宁馨”一词的解释,它是这样说的:晋宋时俗语,“这样”的意思。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辨》引城阳居士《桑榆杂录》:“宁,犹如也;馨,语助也。”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有如下详细的考证:

《芦浦笔记》一云:“予读世说,见晋人言多带馨字,只如今人说怎地。”嘉锡案:宋书前废帝纪:“太后怒曰:‘将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儿。’”建康实录十三引裴子野宋略作“那得生如此儿”,金楼子箴戒篇同。南史宋本纪中则作“那得生宁馨儿”,是“宁馨”之为“如此”,证之六朝、唐人之书而已足,无烦曲解矣。养新录四云:“宁馨之馨,可读仄声。方回听航船歌‘五千斤蜡三千漆,宁馨时年欲夜行’是也。刘禹锡诗‘几人雄猛得宁馨’,二字俱读平声。张谓诗‘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宁读去声,馨读平声。”嘉锡又案:馨语助词,犹宁馨也。宋以後笔记解宁馨者甚多,皆不能明备;惟郝懿行晋宋书故云:“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宋书前废帝纪:‘太后怒,语侍者:“将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如此宁馨儿!”’今按宁馨,晋、宋方言即为如此之意。沈休文著书不得其解,妄有增加,翻为重复。後世词人喜用宁馨,有平去二音。而方以智通雅以宁馨为呼语词,谓今云能亨,此盖明季方音。证以今时语,或云那杭,或云□杭,皆宁馨二字之音转字变耳。又晋、宋人或言尔馨、如馨,或单言馨,此并语词及语余声也。世说文学篇:桓宣武语人曰:‘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忿狷篇:王胡之雪中诣王螭,持其臂,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此皆单言馨者也。方正篇:刘尹语桓大司马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战斗求胜?’容止篇注:王仲祖每揽镜自照曰:‘王文开那生如馨儿!’此皆以如馨代宁馨。如读若女,即宁之转音也。文学篇刘尹目殷中军云:‘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品藻 篇王丞相云:‘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正自尔馨!”’此又以尔馨代宁馨。尔读若你,亦宁之转音矣。”

“宁馨儿”·杂说宁馨儿的典故出自《晋书》:“王衍,字夷甫,神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就是说,王衍还是个小孩(总角一般指未成年)的时候,曾经去拜访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涛等这个小孩走了后,评价道:“是什么样的老太婆,生下这个小孩啊。将来误天下百姓的,说不定就是他。”

“宁馨儿”之所以后来能派生出漂亮标志的意思,多少因为王衍本人就是一个美男子。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言:“夷甫天形环特,论者以为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其中的“论者”乃王衍的从兄,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但当时有“玉山”之称的裴楷也说过,“(王)双眸闪闪若岩下电”,《世说新语》中亦有“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玄谈,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的描写,可见王衍是美男子,大致不虚。除了美容姿外,王衍的出身也极有来头。知道十二仙家的人应该听说过琅琊王家,王衍便出身于此;他的从兄从弟也大多身居要职,握有实权;他的妻子郭氏是皇后的娘家人;他的小女儿是太子妃。如此背景,再加上他本人“盛才美貌”,于是“声名籍盛,倾动当世”,“谓之‘一世龙门’,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晋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