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文石刻
刻有女真文字的碑﹑摩崖等石刻。迄今所知石刻有10件﹐计碑7﹑摩崖3。
女真文字及其研究 女真文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参考契丹文和汉文创制的﹐於天辅三年(1119)颁行﹐史称“女真大字”。20年後﹐金熙宗完颜亶又制了一种女真文字﹐於天眷元年(1138)颁行﹐史称“女真小字”。但现传世的女真文字只有一种。女真文在金的版图内曾使用到金朝灭亡(1234)﹐在中国东北地区则一直用到明英宗正统年间(15世纪中)。
对女真文的研究能起到补史之缺和正史之讹的作用﹐在中国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中﹐也有重要作用。除中国外﹐日本﹑朝鲜﹑德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都有学者研究女真文字。
现存女真文石刻 计有以下各处﹕
《大金得胜陀颂碑》。在今吉林省扶馀县石碑崴子村﹐刻於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是纪念金太祖在宁江州破辽战役的纪功碑。面刻汉字30行﹐背刻女真文33行﹐女真文与汉文可对译。为现存字数最多的女真文碑。碑身曾断作两截﹐剥落之处甚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重接碑身﹐补刻折断处之字。
《海龙女真国书摩崖》。在吉林省海龙县庆云北山﹐山崖坐东面西﹐呈三角形突出﹐北侧面稍低处﹐刻女真文额题及文字8行﹐内容记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设立谋克事﹐後有大定七年三月字样。此摩崖旧称《杨树林山摩崖》。在南侧面稍高处刻有对照的女真文﹑汉文﹐女真文20馀字﹑汉文15字﹐记金太祖破辽军之事﹐旧称《半截山摩崖》。海龙旧志仅载北侧面女真文石刻﹐有人疑南侧文字系伪造﹐海龙县人仍认为南北两侧皆非赝鼎。
《昭通大将军同知雄州节度使墓碑》。在吉林省舒兰县小城子乡﹐系完颜希尹家族墓群中之一碑。此墓碑只有女真文字1行共21字﹐字刻整齐﹑清楚﹐为女真文石刻中字数最少的碑。
《奥屯良弼饯饮碑》。原为上虞罗氏所藏﹐今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碑心为奥屯良弼汉文题字﹐左侧有女真文字3行﹑72字﹐是良弼友人卜修洪所书之跋。汉文写於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故又称《泰和题名残石》。女真文写於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
《奥屯良弼诗碑》。此碑据传於山东省蓬莱发现﹐又称《山东蓬莱刻石》。碑心高1.22尺﹐阔1.25尺﹐共刻有女真文170馀字﹐系一首带序的七言律诗。全文前後各有楷书石刻一行﹐由楷书得知﹐诗为奥屯良弼(舜卿)所作。
《女真进士题名碑》。碑原在河南开封曹门外宴台河﹐後移至开封市文庙内。刻於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是考取女真进士的记录与题名。面刻汉文﹑背刻女真文。明宣宗时磨去汉文改刻《修顺河庙碑》﹐额书“进士题名刻石”﹐全碑1100馀字﹐字形工整﹐笔画清楚。
除上述 7处女真文石刻外﹐在朝鲜还保存两处女真文石刻﹐为《庆源郡女真国书碑》和《北青女真国书摩崖》﹐均为金刻。另有现存於苏联的明《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碑阴刻女真文(见永宁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