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风葬

风葬简介

亦称“露天葬”。一种风化的丧葬方式。包括树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悬棺葬等。流行于中国东北和西南部。一般将死者遗体裸露于树木或旷野之中,或置于岩石下、山崖间、洞窟或树洞内;有的将尸体放入棺柩,再搁置在用茅草和木板制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中国古代契丹、室韦以及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珞巴等族实行树葬。有的民族对所崇拜的图腾物实行风葬。

鄂温克和鄂伦春族

鄂温克和鄂伦春族古老的丧葬方式。架棺或尸体于野外的木架上,使其自然风化。风葬的棺木有木板做的,也有柳条编的,更原始的则用桦树皮或苇子包裹尸体。

基诺族

基诺族对非正常死亡(如妇女难产)的丧葬方式。在坟地搭一木架,置棺于上,任风吹雨打,腐烂为止。

四川甘孜地区

四川甘孜地区康定一带藏族葬俗。人死后,挂于墙壁风干,状如傀儡,俗称“风干”,这是风葬的一种特殊形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