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珑
吕家珑Lu Jialong ,男,出生于1962年9月,教授,博士,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肥力及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壤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电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委员;教育部旱区农业水土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1980.9-1984.7 西北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并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7.9-1990.7 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土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土壤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石灰性土壤对磷素的吸持固定及其对磷肥施用方法影响的研究。
1993.9-1996.7 西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土壤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土壤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土壤磷素运移及根区土壤磷形态变化特征的研究。
2000.10-2001年 英国农作物研究所(原洛桑试验站)农业与环境部进行博士后工作,题目:预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淋溶(Predicting phosphorus leaching from soil to water)。
1984.7-现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教,历任助教(1985.7-1992.11)、讲师(1992.12-1996.6)、副教授及硕士生导师(1996.7-1999.11)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9.12-现在)。
2010.5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参与科研项目
主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信息平台与土壤质量研究。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3K03-G8-02)
主持:预测土壤磷向水体的淋溶。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启动金。
主持:渭河流域土壤磷素淋溶趋势预测与防治研究。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D09)。
主持:干旱区绿洲植物残体腐解过程能态变化特征及调节研究。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试验站基金(20020009)。
参加:南部高原台原过渡区(淳化)高产型粮果林发展研究。国家"九五"重点项目。
参加:挖掘生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资源潜力,保持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790100)。
参加:土壤-植物体系有反应机制的溶质运移及能量特征的研究。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实验室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