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胡关绕风沙
作品信息【名称】《古风·胡关绕风沙》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古风
胡关绕风沙,萧索竟终古⑴。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⑵。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⑶。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⑷。
借问谁凌虐⑸,天骄毒威武⑹。
赫怒我圣皇⑺,劳师事鼙鼓⑻。
阳和变杀气⑼,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⑽。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⑾,边人饲豺虎。[1]
作品注释⑴“胡关”二句:谓边关之地多风沙,历来萧条凄凉。胡关,近胡地之关,如雁门、玉门,阳关之类。绕,多。萧索,凄凉。终,尽。终古,久远。
⑵戎虏:敌方军队。
⑶遗堵:经过战争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
⑷“白骨”二句:言白骨堆积如山,遮蔽了草木。横,充溢。千霜,即千年。古乐府:延年寿千霜。嵯峨,本指山峰高峻,这里形容白骨堆积如山。榛莽,杂乱丛生的草木。
⑸借问:向人询问。
⑹天骄:汉朝称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
⑺赫怒:发怒。这里为使动用法,即激怒。
⑻鼙鼓:军鼓。这里代指战争。
⑼阳和:春天的暖气。
⑽安得句:言怎么能够从事农业生产呢。农,农事。圃,瓜果菜地。
⑾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长期驻守代郡、雁门。匈奴小入,佯败不胜。单于得知,帅大兵来攻,李牧为奇阵,张左右军包抄,大破匈奴十多万骑兵,单于逃走,后十多年不敢侵扰赵边城。后秦用反间计,言李牧欲反,赵王迁使赵葱、颜聚代李牧。牧不受命,被秘密逮捕杀害。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虏赵王迁,遂灭赵。[1]
作品简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十四首。此诗悲叹无良将守边,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二句为全诗主旨。
“遗堵”以上写边地“萧索”。风沙肆虐,木落草黄,大漠城空,遗堵无存。以景物烘托边患惨象。“白骨”四句写千百年来,边患所造成的惨状。千年白骨,堆积如山,皆为胡人所为。“赫怒”——“关山苦”写“劳师”。“赫怒”二句总提。“阳和”二句写征卒扰民,气候为之失和。“三十”四句,写士卒悲就行役。“不见”二句议论,直说“征戍儿”之苦。[1]
作者简介
李白像李白[2]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诗千余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