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4-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胆汁郁积病,主要特征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的炎症、纤维化和部分胆管丧失,最终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肝内衰竭。病理累及的胆管管壁显著增厚,触之有绳索感。管腔显著狭窄,内径仅3-5cm或更小,周围淋巴结明显肿大。常累及左右肝管汇合部,肝总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可以是节段性或弥漫性,累及全部肝内外胆管,甚至胆囊与胰管。肝脏有淤积表现,肝外胆管闭塞可引起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累及时囊壁有水肿,黏膜乳头样增生,但无结石。病因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的病因机制尚未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遗传和免疫因素,认为有遗传易感性,有免疫介导的疾病,但细菌感染因素不能排除。有溃疡性结肠者,细菌内毒素及有毒性代谢产物经门脉如肝,有可能引起胆管损伤。

症状和体征

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起病隐匿,病程缓慢,早期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黄疸和有上腹痛,体重减轻常为吸收不良和厌食所致。症状和体征发生率:肝肿大55%,黄疸45%,脾肿大35%,发热30%,乏力65%。其中20%-30%患者无症状,其无症状可持续多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