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县青年农场
[概况]国营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位于余江县城区西郊,属县城规划区,东、南、北与邓埠镇倪桂村接壤,西与杨溪乡塘井村、江北村接壤,全场土地总面积2.13平方公里,随着县城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至2006年农业用地仅为415亩,南北较长,东西较狭,多系丘陵山地,坡度不大,最大不超过15°相对高度10米以下。
[人口]本场人口来自全国5个省(市),至2006年总人口为921人,总户数为328户;其中农业人口443人,非农业户口为 478人;正式职工415人,其中管理干部23人,在职15人,退休职工86人,自2003年元月起,退休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畴,由1985年每人每月15元生活费,至现在平均每月180元退休金,退休职工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交通]县城白塔西路延至场最西部,320国道、311高速公路挂线延场部与白塔西路相接,毗邻浙赣电气化铁路,北至320国道1公里, 西至省会南昌115公里,场内主要运输干道2条,约5公里均为水泥路面。
[建制沿革]据余江县志(同治版)记载,今国营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原为安仁县长城乡管辖,民国时期为余江县邓埠镇和杨溪乡所辖,1959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垦殖场八名干部(其中6名下放干部)的带领下,接受当地10个生产队的人员和所有土地,筹建了“国营余江县青年综合垦殖场”至60年代中期,县政府根据本场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挂钩生产队的具体条件,对发展去向作出具体研究分析。决定将挂钩生产队划回农村集体大队,至1968年青年垦殖场全部为国有,没有集体队。
[机构设置]2006年总场下设总支委员会,场管委会,农业发展办公室,企业发展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计划财务办公室,计生办,综治办,土管规划所,(工、青、妇)办公室,这些科室所行使全场各项工作职能。
[种植业]本场种植业建场时以粮食生产为主,后来因地制宜发展果蔬业,提高经济效益。
大力改造低产田、制定方案,排除积水,稻草还田,撒施石灰,改良土地,增施肥料。种好红花草,平整土地。粮食产量由1985年每亩440斤增到每亩950斤。
1998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全场动用145亩耕地建起了蔬菜基地,采取了集中联片职工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引种了地瓜、蕃茄、早熟辣椒等10多个品种,直接从事蔬菜生产的职工290余人,直至2006年,场职工利用近效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在相当程度上丰富了县城居民的菜蓝子,种菜收入成为场职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养殖业]农场畜牧养殖业以生猪、鸡为主,自1985年起,撤消了场办猪场、生猪生产以家庭养殖为主,养鸡也成了新的饲养热潮,2006年,全场出栏生猪20头以上的有27户,养猪专业中型户3家,年生猪出栏由1985年120头增至1300头,并且建立和完善畜禽防疫体系,随着养殖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业是职工致富的重要渠道。
[场办企业]199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原蔬菜制品厂基础上,创建了鹰潭市大地蔬菜制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蔬菜腌渍加工和地方传统风味产品的生产,主要产品有榨菜条、萝卜条、雪里红、大蒜、荞头等十多个品种,发展至今,已拥有资产3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07万元,已具备消化鲜优鲜蔬菜2万吨能力。带动农户2500多户。2003年10月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同年12月被评为鹰潭市首届农业产业化“十强龙头企业”,在市第一届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荣获“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称号,在江西省优质产品展销会上,“维兰”牌榨菜荣获“优秀产品奖”,2005年7月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该企业已成为我场经济支柱,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文教卫生]1987年,为解决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筹集资金10多万元,创建了青垦小学,新建小学教室650平方米,教师宿舍120平方米,添置课桌凳92套,2005年在校生248人,教职工1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989年,被市教委评为中小学校舍修建、绿化先进单位。
本场现有卫生所1所,医师1人,职工的一般性疾病均在场就诊,计划免疫工作每年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职工生活]80年代改革开放后,职工生活迅猛提高,据资料统计:1986年人均纯收入360元,1993年为794元,1998年为1710元,2004年为2250元,85年至2006年职工共建新房240余栋,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职工家庭基本上购买了彩电、冰箱、摩托车、农用车,全场干部职工90%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进入每家每户,大大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全场职工安居乐业。
[财政收入]本场财政收入主要是种植业,场办企业和土地管理,2005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2583万元,其中工业2130万元,农业453万元,年财政收入44万元。中共党组织书记:张火生 1959.9—1961.12
书记:王云清 1961.1—1963.9
书记:吴能山 1963.10—1965.9
书记:李春华 1965.10—1970.9
书记:杨和喜 1970.10—1979.2
书记:黄耀生 1979.3—1984.4
书记:陈美良 1984.5—1987.5
书记:王新亮 1987.6—1991.9
书记:刘勇 1991.10—1993.11
书记:谢万进 1993.1—2003.3
书记:吴细庚 2003.4—至今行政机构场长:桂长贵 1959.9—1961.12
场长:王云清 1962.1—1963.9
场长:吴能山 1963.10—1965.9
场长:李春华 1965.10—1970.9
场长:杨和喜 1970.10—1979.2
场长:黄耀生 1979.3—1981.4
场长:金冬水 1981.5—1984.4
副场长:李新亮 1981.5—1984.4
场长:陈美良 1984.5—1987.5
场长:王新亮 1987.6—1991.9
副场长:陈光前 1990.5—1992.9
场长:刘勇 1991.10—1993.11
副场长:谢万进 1992.3—1994.8
场长:谢万进 1994.9—2003.3
场长:吴细庚 2003.4—至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