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气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和气道

注意!!!!!!:和气道非合气道,据下文可知此词条是指合气道!!!是合!!!

★合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合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其创始人是植芝盛平,1883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西牟娄郡西那谷村。

★植芝盛平幼年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明,有超强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少年时代曾前往东京学习“起倒流”柔术和“神阴流”柔术。20岁入队当兵,四年后回到家乡开设武馆,传授柔术。并且他又向柔道九段高木喜代市学习柔道,向“柳生流柔术”专家中井正胜学习柳生派柔术。柳生派柔术以柔克刚的思想,对其后来创立合气道起到重要作用。

★1908年,植芝盛平拿到了柔术教练证书。

★1912年,他抱着“开拓北海道”的梦想,前往北海道。在那里他向“大东流柔术”名人武田角学习大东流柔术,并得到柔术秘本《秘传奥义》。这对后来合气道的形成也起了重大的影响。

★1920年,植芝盛平从北海道移居到京都,在京都府绫部认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植芝盛平办起“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融合了各种柔术、剑道、枪术的精华,开拓了气、心、体统一的“合气”新境界。

★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合气武术”,也称为“合气柔术”。但此时的合气道还是一种以变化技术制服对手的纯技击功夫。

★1924年,植芝盛平跟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参加了蒙古军队。在一次与张作霖军队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植芝盛平返回日本后,依旧在京都绫部地方开设武道馆。但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限于技击功夫,更重要的是通过武道的训练,将个人的身心与宇宙自然同化。此时,他的武学思想已从单纯的技击观点上升到以人生哲理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植芝盛平对合气武术进行了改良。

★1926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听说合气武术的名气后,召植芝盛平去东京。面谈之后,竹下勇当即决定全力支持植芝盛平。翌年,竹下勇还把自己的房产送给了植芝盛平。合气武术在东京有了基地,发展迅速起来。

★1931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合气武术的总部,取名“皇武馆”,随后又在大阪、兵库等地建立了分馆。

★1936年,植芝盛平将其正式命名为“合气道”。合气道就这样创立了起来……

★合气道作为日本的一个主要流派,发展非常迅速。二战进入高峰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于是隐居到茨城县的岩间农村务农,空余时间习武练功。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东京的合气道总部也成了一片废墟。

★1946年,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担起了复兴合气道的重任,并举办春季、秋季和气道讲习会。

★1950年,植芝吉祥丸举办《合气会报》。

★1953年至1955年,日本经济复苏,合气道也进入复兴阶段,学习人数增多、设施改善,《合气会报》改为《合气道新闻》,春季、秋季的合气道讲习会改为“全日本合气道演武大会”。

★1956年,第一次合气道公开演武大会举办了,轰动了东京。在大会最后一天,植芝盛平亲自上台表演,观众皆为其神技所感叹。从此,合气道在日本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其支部在各地相继开设,发展更加迅速。

★如今,合气道已成为流行世界的武道。

合气道的原理:

★合气道原理的核心,是“气”与“合气”。

★气有多种含义,可以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可表示抽象之气(灵气、杀气等)。这里所说的气,并不特指某一种物质,而是指天地自然一切生命之气。合气道中的气的概念,可以说是从哲学方面引伸而来的。

★关于合气,植芝盛平曾作出如下解释: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源,合气就是将生命的气绝妙地活用起来,使人体任何部位都有气感存在,并使气能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运动,达到心身如一的境地。

★所谓气之活用,要体会呼吸的微妙变化,进而能运用呼吸方法修身养性、掌握技击之道,并使技击动作依呼吸变化而变化。

★所谓心与气合,是指个人心理活动与气(这里的气分内、外)相合,不可有逆反心理。内指自我呼吸;外指个人以外的所有物或人。对敌人的攻击,不要直接对抗,而是在其攻击的活动中改变其动势,在自然中制服对手。

★所谓体与气合,指自己的行动与内、外之气相应一致。合于内,指动作应与呼吸配合;合于外,指针对外境之变化,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行动应与外力的变化相吻合。

合气道的特点:

★合气道的技术动作,都是非常柔和的。在发力方面,合气道所运用的是一种“流水式”的发力方式。流水柔和,但能无坚不摧。合气道的发力也是如此,其技术能使对方强硬的攻击受到有效的缓冲,消除其威力,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最终将对手制服。

★合气道是一种在防守中制服对手的武道,而不是主动攻击他人的武道。所以,合气道并不完全传授主动进攻的技术……

★合气道是一种综合性的武道,包括徒手技术、剑、杖和匕首等兵器技术。所有技术中,动作都较为平和,没有腾空跳跃等动作。徒手技术可分为当身技、投技、固技三大类(其中投技、固技是主要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