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明广州城墙遗迹位于越秀山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以便在城墙上落”。越秀山明代城墙现存总长度为1137米,除镇海楼外,只剩下高度不等的残垣,其他有关建筑已荡然无存。1987年,镇海楼后面连同东、西两侧的城墙已修缮复原,共长180米,雉堞严整,恢复旧观。 此遗址于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城墙
广州城墙

广州城墙
广州城墙

宋广州城墙遗迹位于越华路西段,即广仁路正对处。1972年7月发现。城墙呈南北走向,东西宽6.6米、南北长度仅揭开2米。城墙基底距现马路面3.4米。上面被近代扰乱物和蚬壳土、红黏土层所覆盖。城基的底铺一层长方形和梯形的红砂岩石块。在这层基石之上砌起砖墙,两边用砖,中间以残砖与土填塞。东面的砖墙残高1米许,西面的砖墙残高0.6米。城墙砖多为青灰色,长0.42米、宽0.22米、厚0.04米。有少数在扁平一面打印“水军修城砖”、“水军广州修城砖”的戳印,为当时广州水军烧造。有的在砖侧印“番禺县”3字。就目前所知,北宋初年,广州的子城还是版筑的土城,熙宁元年(1068)始改筑为砖城,并在子城东面扩筑东城。5年后,为了保护新发展起来的城西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扩筑了西城。这就是广州的宋代三城。此处城基是北宋子城的西城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