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
大三线最初是指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鄂西、豫西),到70年代扩大到一般指长城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广大地区。
是指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都属大三线的范围。这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畸形片面发展的不合理布局,积极开发内地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同时也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为巩固国防需要而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它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非凡胆略。
启动这一工程正在伟大的反官僚反资本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要使大批建设人员从生活比较优裕的沿海大城市,远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艰苦、施工困难、物资匮乏的“不毛之地”去建设、工作与生活,现在看来谈何容易。但在当年,大批英雄的建设者们,满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闻风而动,迅速奔赴艰苦的大三线。
经过十几年艰苦奋斗,到70年代大体已建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三线工业体系,仅以四川的情况来看,在十几年之间,建起了以攀枝花钢铁厂为代表的300多个大中型企业,它们已成为四川工业的主干,全国38个重要工业部门,四川样样俱全。随着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川南盐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以及成都、德阳、绵阳、广元为中心的电子、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制造工业基地的建设,便为四川以后整个的工业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也还在继续发挥其工业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骨干作用。
现在有的同志只看到三线建设中个别选址不当或项目不适,甚至是认为军工建设又转民用,造成“浪费”而否定大三线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很不合适的。他们没有看到大三线建设在改善我国工业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加强各族人民团结等经济政治各方面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忽视了国防建设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