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诡辩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31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
·ISBN:9787111301547
·条形码:97871113015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Economic Sophisms
内容简介抨击保护主义谬误的最具说服力的经典力作。《经济学诡辩》语录: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从生产者的立场出发进行分析。所有经济现象都可在消费中找到最基本、最明确的解释。生产条件不会因课税而发生任何变化,税收至多使销售条件同等化。
保护主义政策确实让你购买任何东西都支付更高的价格,但保护主义并不会让工资有相应的增加。“进口会使一国变穷,出口会使一国变富”的观点是错的。破坏机器与阻碍外国商品进入所依据的理论并无二致。所有的经济学谬论,不管其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其共同点是将手段与结果相混淆和损人利己。掠夺在世界的各种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伎俩无非是武力和欺骗,而对策也有两个:勇气和知识。垄断的显著特征是,允许等价交换的社会规律存在,但在谈判中介入武力,进而破坏收与支之间的平衡。如果你想致富,就让你的顾客更富有。[1]
作者简介作者:(法国)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译者:麻勇爱 等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法国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作家。自1840年开始直至1850年逝世,他一直是法国自由贸易运动的领袖。他生命的最初40多年一直在为之后5年惊人多产的以自由为主题的写作做准备。巴斯夏是法国周报《自由贸易))的创办者、众多期刊的撰稿人、杂文作家和时政热点话题的演说家。巴斯夏是贸易自由主义的最坚定卫士之一,他的作品也揭示了这一点。
媒体推荐“巴斯夏的理论在今天依然不乏用武之地。说实话,他的理论确实是不可或缺的。现在,他的理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他所揭露的诡辩论调至今阴魂不散,一样的面目、一样的措辞,频频亮相干当今新闻报纸的各种话题之中。”
——亨利·黑兹利特
编辑推荐《经济学诡辩》是和小说一样有趣的经济学,经济学幽默大师的经典传世之作。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在《黑板上的经济学》里讲到一个笑话说,某女士得了绝症,只能活半年。医生建议她与一位经济学家结婚,因为经济学家枯燥无味,与他在一起度日如年,恨不得早点死去。
但是,如果这位女士有幸与巴斯夏结婚,读这位大师的书,听这位大师侃经济学,一定会每天开怀大笑。也许绝症会被欢乐战胜了呢!
巴斯夏的幽默:抨击保护主义谬误
当法国执政者建议提高关税,以保护法国工人时,他写信给商业部长说,这个建议真好,因为不让进口国外锋利的大斧,我们就用自己生产的小钝斧干活。大斧砍树要100下,小斧要300下。这样,一时能干完的活,要三小时才能千完。三小最有名的还是他写的《蜡烛商的请愿书》。他以蜡烛商的名义说,我们实在竞争不过阳,太阳的光是无代价的,因此,希望立法者让全国用幕布遮天,让普天下永远黑暗,这样全国经济才能繁荣。
目录译者序
英文版译者序
英文版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1章丰裕和稀缺
第2章阻力与动力
第3章努力与结果
第4章同等生产条件
第5章我们的产品含税
第6章贸易平衡
第7章请愿书
第8章差别关税
第9章一个重大发现
第10章互惠
第11章货币价格
第12章保护主义提高了工资?
第13章理论与实际
第14章原则之间的冲突
第15章再论互惠
第16章阻塞河道就是倡导保护主义
第17章无用的铁路
第18章没有绝对真理
第19章民族独立性
第20章人与机器之争和国内劳动与国外劳动之;
第21章原材料
第22章隐喻
小结
第二部分
第23章掠夺万象
第24章两种道德体系
第25章钝斧和利斧
第26章低层劳动部门
第27章高价格和低价格
第28章写给工匠和劳动者的话
第29章中国神话故事
第30章Post Hoc,Ergo Propfer Hoc
第31章名为补贴实则抢劫
第32章税务人员
第33章乌托邦
第34章盐、邮政服务和关税
第35章贸易保护主义或三位市议员
第36章其他
第37章自由贸易者的小秘籍
第38章右手(权利)和左手
第39章以优势工业制胜
注释
……
序言巴斯夏犀利的文笔、深邃的洞察力和人木三分的剖析,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这个出生于200年前的法国人似乎长了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抑或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让各式经济学谬论原形毕露、无处遁形,让保护主义捍卫者们张口结舌、理屈词穷。经济学文章所要揭示的是一些基本原理,通常很难兼顾文采与灵动的智慧,而在本书的文章中,这两者珠联璧合,相映成趣,通过有趣的寓言、辛辣的反讽、机智的辩论的运用,既揭示了经济学基本原理,又改变了读者对经济学文章的陈见。自由贸易是一种大智慧,于人于己于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保护主义充其量是一种小聪明,最终落得个损人不利己,让整个社会陷入颓废之境。
说实话,阅读他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愉悦,体验到一种知者不惑的释然。
巴斯夏的每篇文章都闪烁着机智,充满奇思妙想。他的分析富有说服力,可谓无懈可击。他不厌其烦地驳斥了一个又一个的谬论,坚定不移地认为消费是所有经济活动的终点,生产是满足消费的主要手段,不顾消费者兴趣的生产者无异于“不顾结果的手段”。他说,所要讨论的每个谬论无疑在措辞和具体意义上各异,但所有的谬论有个共同的出发点:不管不顾人们作为消费者的承受力和兴趣所在。指出这个谬误出发点派生出的许多错误能够帮助人们意识到、懂得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相信谬论。
文摘如果碰巧土地肥沃、糖蔗长势喜人,这种用途的局限性就更显著,我们甚至只需24000公顷的土地就能收获原本48 000公顷土地上才能收获的糖蔗。或许,如果需要花费20多倍甚至100倍的土地、资本和劳动获得等额的糖蔗就更好了!我们对这样的新产业或许寄予了厚望,并值得国家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因为这个产业为国内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但无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这就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是时候立法改正这一错误了。
但糖产业是这样,面包产业却不是如此。因此,如果一个产业有用与否不是根据其所需劳动力的数目,而是根据为满足一定需求而引起的劳动力的增加,显然我们就会希望任何一公顷的土地都颗粒无收,每一颗谷粒都是瘪瘪的。换言之,就是希望我们的土地是贫瘠的,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甚至有人得出就业机会与非生产性程度呈正比的结论。毕吉欧的布道者森特一克瑞科、杜邦男爵和德阿戈特会声称:面包价格是贵的,工作是充裕的。据这些人士说,法国是富裕的。
为达目的,我们进一步期待人类智慧的弱化或泯灭,否则只要有智慧,就会无休止地追求提高结果对手段的比例、产出对努力的比例。这是人类智慧的唯一意义所在。
因此,西斯弗斯主义是那些决定我们国家产业命运的一伙人的教条,这么说或许有损他们的形象并有失公平。这一教条左右了我们的内阁大臣只是因为立法者信奉它,立法者信奉它只是因为他们是选民的代表,选民被灌输了这些想法是因为公众的意识中充满了诸如此类的观念。
我觉得很有必要再次声明,我并不旨在谴责毕吉欧、森特一克瑞科、杜邦男爵和德阿戈特等自始至终奉行西斯弗斯主义的人。这些人在处理私人事务时并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通过交易为自己谋取利益,避免自己花费更多劳动直接生产。我强调的是,这些人在处理国家事务时运用的却不是处理私人事务的那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