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非谜
有些谜作,谜面与谜底扣合,类乎歇后语,虽很谐趣,但没有别解,缺乏谜味,灯谜行家称之为“歇后非谜”。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在民间口头流传,为群众所熟悉乐用,大多是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使人联想会意,产生共鸣,达到隐喻指事,或曲折讥讽的目的,比如要说用不了多久,就说“兔子尾巴”,听者就知道他是说“长不了”;要驱赶不欢迎的客人,就说“二山相叠”,它的潜台词就是“出”!要说情况逐渐好起来,就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比喻。“歇后语”说出来的前文是比喻语,用形象的语言来引出后文,而后文是前文的解说语,揭示出前文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歇后语在人们的口头创造、流传、成形,大多有固定的说法,所以可以只说前文而不必带出后文,听者自然心领神会。而我们所说的“歇后非谜”的谜,也用后文解释前文的方法来表达,只是未经流传、成形而固定下来的歇后语而已,所以说它非谜。
歇后语在很大程度上与“回互其辞”的隐语相似,而灯谜是从隐语发展而来的,专以文义的替贴和字形的拆合来供人猜射,灯谜还注重别解,而且讲究别解在底。如果把灯谜的谜面也称作前文,谜底称作后文的话,那么灯谜的后文就不单单是前文的解说或引申而已,它还把前文所示的义,通过文字字义的转移,解释到别种意思上去。扣合得好的灯谜,因别解而具谜味,灯谜的趣味与歇后语的谐趣不同,这点不同,是很微妙的,但对于一个已人谜道者来说,还是不难加以分辨的。
这里举一个歇后语,及据此歇后语创作的灯谜,以见两者之区别:
歇后语:围棋盘里摆象棋——不对路数
灯谜:围棋盘里摆象棋(论语) 子路不对
评释:民俗间如果要说某人某事“不对路数”,说的人会用“围棋盘里摆象棋”来引喻,因为围棋和象棋是两种不同的棋,围棋棋局纵横各十九道,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子分黑白二色,下子没有固定的路数;象棋棋盘由九根直线和十根横线组成,中间划定界河,一方十六子,子各有名称。各子走法不同。所以听他说“围棋盘里摆象棋”,你就会知道那是“不对路数”了。通过形象的语言,隐示出所要说的真正意思,所以这被说话者隐去的后文,是不作别种解释的。
灯谜就不同,用这个歇后语的前文来作谜面,要求猜出的是《论语》中的句子,它的后文先就受到这个谜目的限制,而猜出来的谜底“子路不对”,乍看与歇后语的后文意思一样,只是字面略有不同而已,可是,这“子路不对”原来却不是指行棋的棋子的路数不对,它那“子路”是人名,这个人也叫仲由,是春秋时大教育家孔丘的得意学生;“不对”也并非错的意思,它的原意是“没有回答”。用“子路不对”来射谜面,就变成棋子下的路数不对了,这就叫别解,这就是灯谜与歇后语本质上不同之处。
“歇后非谜”,本是个很浅显的问题,大凡作谜者都不会将两者混淆的,但初学者就保不住会弄不清爽,而要制出歇后式的非谜来,何况《中国谜语大观》之类皇皇巨著,就将此类“歇后”的东西,当成谜作而大量收集在册。因之将它列为谜病,予以揭露就很有必要了。这里附录这类“谜”作一撮,以见大概。
①盲人摸象(猜成语) 不识大体
②孙大圣的筋头(猜成语) 一步登天
③苍蝇护狗屎(猜成语) 臭味相投
④木偶人坐轿(猜成语) 不识抬举
⑤娄阿鼠算命(猜成语) 做贼心虚
⑥张飞钻进树洞里(猜成语) 英雄无用武之地
⑦糖果广告(猜成语) 甜言蜜语
⑧娱乐场剪采(猜口语) 开玩笑
“歇后语”还有一种是引用成语或前人成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歇却其后面部分的词语,而本意实在于后面部分,例如:唐代唐彦谦《长陵诗》:“耳闻英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三尺指的是剑,用《史记·高祖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语;一抔指的是土,用《史记·张释之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语。诗文引用,常见的还有如:“友于”指兄弟,用《书经·君陈》:“惟孝友于兄弟”等,又如“下马威”原是“下马威风”歇却“风”字而成的词语。这些歇却后文的词语,应用久了就固定下来,不过写作时喜欢应用者,亦会引来“文章似歇后”(明杨慎《丹铅杂录》语)的讥评的。
这类歇后,在灯谜中亦多见应用,应用得不当,就有“藏头露尾”之病,“藏头露尾”已专节论述了,这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