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
近期,关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问题成了市民热议的焦点,不少银行正陆续推出各自房贷细则。不过,在关注政策的同时,您可别忽略了自己的信用。知道吗?各银行在决定是否放贷、放贷多少之前,都要做一件同样的事———查看征信系统提供的个人信用报告,以作为放贷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那么,什么是个人征信?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不良信用记录?个人信息进入征信系统后,会不会无隐私可言?……带着读者关注的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首家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邀请相关人士做权威解答。
1 什么是个人征信?个人信用信息包含哪些内容?
答:个人征信是以个人为征信客体的征信活动,通过依法设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一般称之为征信机构),把分散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通过合法手段进行采集、加工、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并根据金融、商业机构、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
1999年7月,全国首家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成立,承担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和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的开发运营工作。本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于2000年6月28日开通,截至2007年9月底入库人数已超过892万人,累计提供个人信用报告逾746万份,日均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万
目前,入库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身份信息、商业银行各类消费信贷开户与还款信息、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信息、移动通信协议用户的缴费信息、部分公用事业费的缴费信息、法院判决和执行信息、典当和租赁、保险营销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