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五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流传于嵊县广利乡逵溪村一带。原为民间舞蹈《竹马》,属当地庙会表演节目。50年代中 期,《竹马》纳入戏剧《王昭君·雁门关》一折,改编为《调五马》。?

扮演者5人,分饰王昭君、黄龙、单于和二番将。饰昭君者头戴凤冠,身穿白绸宫装,着白 绸灯笼裤,蹬彩球绣鞋;饰黄龙者戴黑纱帽,穿状元袍,着白绸灯笼裤,蹬软底靴;饰单于 者戴皇冠,穿金色龙袍,蹬高底靴;饰番将者,戴番帽,穿黑色马蹄袖短褂,着黑绸灯笼裤 ,蹬软底靴。均执马鞭,骑竹马。表演时,以打击乐器和唢呐伴奏,先由昭君、黄龙表演“ 出塞”;继由单于、番将表演“出迎”,最后5人共同表演“近情”、“惜别”。?

《调五马》融入昭君出塞的历史题材,舞蹈语汇丰富,运用马鞭、竹马两件道具表现不同人 物性格和坐骑特点,借以赞扬昭君为民族友好而出塞的思想感情,深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 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