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草

种中文名:通泉草
种拉丁名: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
科中文名:玄参科
科拉丁名:Scrophulariaceae
属中文名:通泉草属
属拉丁名:Mazus
国内分布:黑,吉,辽,冀,晋,鲁,豫,陕,甘,皖,苏,浙,赣,湘,鄂,川,黔,闽,台,粤,桂,滇,藏,琼
海 拔:below 2500
中国植物志:67(2):187
英文植物志:18:46
最低海拔:700
最高海拔:900
生 境:田边或路旁
药用部位:全草(绿兰花)
【别名】脓泡药、汤湿草、猪胡椒、野田菜、鹅肠草、绿蓝花、五瓣梅、猫脚迹、尖板猫儿草
【形态特征】植株低矮,常无毛,茎基部分枝。基生叶倒卵状匙形或卵状倒披针形,上部常无齿,基部形,下延成具翅的叶柄;茎生叶对生或互生。
【来源】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 [M. rugosus Lour.],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止痛,健胃,解毒。用于偏头痛,消化不良;外用治疔疮,脓疱疮,烫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