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黄草
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学名】扯根菜
【别名】水泽兰[贵州]
【来源】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干燥全草。夏、秋季节采集,除去杂质、干燥或鲜用。
【性状】本品茎呈圆形,全株长达100cm,直径0.2——0.8cm,表面黄红色或绿色。较光滑,叶痕两侧有两条微隆起向下延伸的纵向褐色条纹,易折断。断面纤维性,黄色。中空,单叶互生。常卷曲易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披针形,长3~10cm,宽约0.8cm,两面无毛,上表面黄红或暗绿色,下表面红黄色或灰绿色。萌果黄红色,直径约6mm,种子细小、气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表面细胞一列,含棕黄色块状物,表皮下方由多列厚角细胞组成,气囊约3列,被单列厚角细胞隔开。韧皮部较窄,形成层可见。木质部由导管、纤维组成,射线平直由1~2列细胞组成,髓部细胞类圆形,厚角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均含草酸钙簇晶,簇晶直径20~50μm。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淋润,切段或粉,干燥
【性味】甘、温
产地及生长环境赶黄草为古蔺县道地药材,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其生长、成活与否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要求。古蔺县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境内为温暖带和亚热带交替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大沟深,坡谷纵横,海拔300-1843米,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年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均气温17.6度,年降水量700~80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是赶黄草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
功能功效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之功效,是苗族民间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她为“神仙草”。现代研究表明赶黄草内含多种有效成份均对肝损伤具保护作用,能恢复肝脏功能,减低饮酒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并对甲肝、乙肝、慢性活动性肝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历史传说赶黄草民间应用历史悠久,文化传说丰富。最为著名的要数《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瘴烟高,岂惮征蛮七纵劳”。话说蜀军追击蛮兵时遭遇瘴气侵袭,诸葛孔明束手无策心急如焚。后经山神指点觅得薤叶芸香草,“各人口含一叶,瘴气自然不侵”。此外,古蔺民间至今流传有蜀军南征途径古蔺县时全军困扰于不明病症。吃不下饭,浑身瘫软无力,并伴有恶心呕吐,随队军医束手无策,偶然仿得民间苗家偏方神仙草,从而拯救了蜀军的传说。这与《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有异曲同工之妙。神奇的“薤叶芸香”究竟为何物?为解开仙草之谜,历史学家、中医药专家、考古学者进行了多年的民间采风、遗迹考古以及药理分析等多方考证。终于证实薤叶芸香就是古蔺县特产赶黄草。
现代应用赶黄草具有解酒护肝作用。中国白酒之乡的古蔺县民风淳朴、豪爽,人人善饮酒,然而该地区肝病发病率却极低。通过调查,人们排除了水质、储酒方式等原因,最终将目光聚焦在当地人祖祖辈辈泡赶黄草水喝的习俗上。经研究表明赶黄草含有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等成分均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长期饮用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
外用可治疗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取赶黄草干品约2-3g捏碎,沸水冲泡后代茶饮。此外,目前市场上还有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在普通赶黄草药材基础上采用最新炮制技术生产的赶黄草饮片,使用更方便、剂量更精确、有效成分溶出更快、溶出率更高。国内知名厂家,质量放心。咨询热线8008869292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于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