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半夏

学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英文名:Gumi,Cherry Elaeagnus
科名: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落叶灌木,高达3米,常无刺;枝密生褐锈色鳞片,叶纸质,椭圆形或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3—7厘米,宽2—4厘米,顶端钝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表面幼时有银白色星状毛和鳞片,后脱落,背面银白色,杂有褐色鳞片,叶柄长4—6厘米。花腋生,l一3朵,黄白色,外面有银白色和褐色鳞片,萼筒约与裂片等长或稍长,裂片顶端圆形,基部收缩,雄蕊4;花柱直立,无毛。果实长倒卵形至椭圆形,密被锈色鳞片,成熟后红色;果梗细长,可达3厘米。花期4—5月,果熟期6月。
各地野生,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河南各省。 果实可食或酿酒;果、根、叶供药用,治跌打损伤、痢疾、哮喘。
【药 名】:木半夏
【来 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
【功 效】:解毒消肿,活血行气。
【主 治】:治肿毒,痢疾,痔疮,跌打损伤,哮喘。
【性味归经】:苏医《中草药手册》:“淡涩,温。”入肺、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别 名】:四月子、野樱桃(《纲目》)。原植物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拉丁名】:原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化学成分】:成熟果实含色素番茄烃(Lycopene),含糖较多。花含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