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龙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阜龙乡简介邮编:572829

区号:0898

面积:64.22平方公理

人口:0.5万余人

阜龙乡是革命老区乡,省定重点扶贫乡,也是白沙对外的重要窗口,全乡经济收入以橡胶、甘蔗和木薯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阜龙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使全乡的政治、经济、社会事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978万元,地方财政收34万元,农村人均纯收1566元。2008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02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70万元,工业产值3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0万元,全乡人均纯收入1508元。载止2009年7月,全乡共种植橡胶12559亩,甘蔗6512亩,木薯2800亩,全乡人均纯收入为1508元。

荣誉近年来,阜龙乡先后获得“全省先进老区乡”、“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全县计划生育先进乡”、“全县两个文明先进乡”等光荣称号。

区划人口2002年全乡辖有4个村委会,1个乡农场,20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共802户,总人口4484人,其中农村人口4334人,共782户。

2008年全乡设4个村委会,21个村民小组,其中黎族自然村20个,壮族自然村1个,一个乡办农场,总人口5108人(黎族4757人,汉族247人,壮族104人),农业人口4717人,劳力2628人。主要语言为黎话、海南话、普通语、儋州话、粤语。

地理环境地势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沟河三条河流,水源缺乏,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和山地黄壤,居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势充足,适合种植各种热带作物和发展高效农业。

全乡土地面积64.2平方公里,2002年耕地面积5885亩,其中水田2152亩,旱田512亩;林地面积40068亩。2008年农田面积2791亩,其中水田面积2247亩,旱田面积544亩,坡地面积2654亩。

社会事业全乡基础设施及基础教育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得到迅速发展。基础设施2003年以来,阜龙乡紧紧抓住牙那公路改造时机,科学规划和建设小城镇,取得较快发展。先后建成乡政府办公大楼、农税所大楼、中心校教学楼、综合楼、派出所大楼、司法所大楼以及政府驻地街道路灯。目前正加紧筹措农贸市场、商品房建设、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以及街道绿化美化。

全乡已建成文明生态村8个,建成沼气池400多个,21个自然村和乡农场均已实现通路通电,并开通了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水利设施基本全部硬化,拥有新开水库、天堂水库、道拉水库、大村水库、打腰水库等5大水库,农业用水基本得到解决。教育事业全乡设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1个,在校学生共1109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7.6%,教职工70人,全乡教室实现平顶房或楼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特色产业阜龙乡地势西高南低,有可任河,南北吉河,查沟河三条河流,水源缺乏,土壤为砖红壤,赤红壤和山地黄壤,居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势充足,适合种植各种热带作物和发展高效农业。种植业阜龙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甘蔗、木薯、竹、槟榔、草蔻、益智等。截止2009年7月,全乡橡胶种植面积达12559亩,其中新种604亩,开割6200亩,产量176吨,种植甘蔗6512亩(下水田340亩),种植木薯2800亩,槟榔760亩,草蔻512亩,益智520亩。随着经济的发展,阜龙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家用机械使用率增高,全乡有水稻收割机2台,耕整机32台,农用四轮拖拉机47台,汽车5辆。养殖业优越的自然资源为阜龙的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先后出现打立养牛村,道拉养羊村及新开水库、天堂水库、道拉水库、大村水库、打腰水库养鱼和水面养禽专业户。至2009年上半年,全乡畜禽饲养量达16615头(羽),其中牛存栏量1882头,羊存栏量207只,“三鸟”存栏量14526羽,淡水产品产量33.4吨。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4587

2481

2106

家庭户户数

953

家庭户总人口(总)

4548

家庭户男

2444

家庭户女

2104

0-14岁(总)

1411

0-14岁男

730

0-14岁女

681

15-64岁(总)

2936

15-64岁男

1641

15-64岁女

1295

65岁及以上(总)

240

65岁及以上男

110

65岁及以上女

13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1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