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寿

人物介绍罗荣寿(1918—1995),北京人。幼年拜舅父赵霭如学说相声,曾长期与白全福、高凤山、李桂山、郭全宝合作,在京、津、济南、沈阳等地演出。1950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任副组长,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工作,积极编演新段子。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1980年退休。代表曲目有《黄鹤楼》、《卖布头》、《官衣贺喜》、《太平歌词》,化妆相声《拔牙》、《资本家与洋车夫》等。曾总结教学辅导的讲授资料,结合个人艺术经验,著有《相声表演漫谈》一书。后常和郭全宝表演双簧。
罗荣寿改“字”

相声名家罗荣寿在一九五零年与侯宝林,刘德智,老舍等人一起加入了北京市相声改进小组,他们积极,大胆地对传统相声进行改革,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使之古为今用。罗荣寿首先拿自己擅演的传统相声《卖布头》开刀,他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找毛病,连一个字都不放过。这段相声,有一段吹嘘自己卖的白布特别白时这样说的:“怎么那么白呀,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亚赛头号的‘洋’白面哩吧。”这个“洋”字是解放前民间的常用语,如:洋火,洋车,洋布,面粉也叫“洋面”,罗荣寿心想:现在解放了,这些东西咱们都能生产了,怎么还说“洋”字哪?咱们生产的头箩面叫“高白面”,不是也很白嘛,对,改过来,他就把原词:“亚赛头号的‘洋’白面”,改成“亚赛头箩的‘高’白面。”仅此二字,便使该段得以升华,有位老艺人问罗荣寿为什么去掉”洋”时,罗荣寿诙谐地说:“把‘羊’都宰了,那还不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