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瘾基因
简介生物学中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Gene,Mendelian factor),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何谓“赌瘾”赌瘾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的还会出现“病理性赌博症”。容易形成赌瘾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是心理有缺陷或是心理不成熟、容易对某一种物质或活动上瘾的人。
赌瘾也叫做“赌博上瘾综合症”,简单说来就是一种无法停止赌博的病态表现。病人一般会有严重的财务、家庭工作或其它问题。 作为一种精神性疾病,赌瘾和网瘾相类似。
人在赌博时,大脑内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会让人产生一种愉悦感。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嗜赌成性的程度越重,内啡肽的分泌就会处在越高的水平,如同吸毒一样[1]。多数患有赌瘾的病人每次在输了钱之后,心情都会变得很差,但只要一开始赌博,马上就会显得情绪高涨,兴奋不已。如果一段时间停止赌博,则会出现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
赌瘾属于冲动控制障碍之一,它与偷窃癖、纵火癖等同在一个精神疾病的诊断群中。病理性赌博者平时充满对赌博的向往和冲动,放弃正当的文娱活动,更谈不上顾及家庭,有时病理性赌博者可发生与戒酒、戒烟类似的“戒断反应”,即一旦停止赌博,会出现紧张、困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适。病理性赌博者在受到强制性地戒赌后,为了达到以前同样的心理冲动,即为了使冲动的心理状态持久,赌注会下得越来越大,有的赌瘾患者为了找赌资,还有可能行窃。
导致赌瘾形成的原因很多,往往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特点有关,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或障碍,如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导致其心理上的畸变。
西方学者认为,女性参赌者,大多的动机在于逃避家庭、社会和自己过去的经历所造成的压力,试图通过赌博来减轻抑郁和改善不良的心情。
各方观点新加坡新加坡鹰阁医药中心心理专科顾问医生王启承表示说:“目前的很多研究结构,都不能确切表明有“赌瘾基因”这回事。即使真的有这样的基因存在,也需要有后天环境的‘诱发’,基因才会发挥作用,绝不是单靠基因就能造成人们染上赌瘾。”
王医生还指出,家中有人有赌博的习惯,很容易让其他成员生活、成长在错误的观念里,认为“赌博是正常的行为”,因此也就比较容易患上赌瘾。这种情况就像家中有酗酒的人,其他家庭成员也更容易患上酒瘾一样。
这便恰恰应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生活和成长环境的氛围对个人的发展的确起着相当关键的影响作用。澳大利亚日前,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双胞胎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沉迷于赌博,他们的孩子染上赌瘾的可能性也较高。
根据这项研究,基因在能否戒掉大额赌博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来自美国密苏里州大学的专家指出,这项研究第一次发现基因与女性染上赌瘾之间存在联系。
多巴胺份子结构研究报告作者温迪·斯卢特斯克表示:“此前有关男性的研究发现,赌瘾可以世代相传。根据这项研究,赌瘾遗传现象同样在女性身上出现。”研究报告刊登在最新一期《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杂志上。
共有来自澳大利亚双胞胎登记处的超过2700名男性和2000名女性参与了此项研究。研究过程中,斯卢特斯克等人要求参与者回答有关其赌博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询问他们的好友。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赌博,相比之下,男性成瘾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这种差异可能由社会和环境影响所致。此外,研究小组同样发现基因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染上赌瘾,另一个也很有可能步其后尘,同卵双生双胞胎染上赌瘾的几率高于异卵双生双胞胎。”研究人员指出,根据数十年的基因研究,共同的环境因素不足以解释在成瘾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环境因素未在其中扮演角色。
他们在报告中写道:“父母有赌瘾的孩子可能也会染上这种不良嗜好,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他们的孩子继承了容易导致赌瘾产生的基因。”斯卢特斯克指出,虽然研究显示基因在染上赌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所谓的“赌瘾基因”可能并不存在。“与酗酒一样,赌博成瘾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与这种成瘾有关的基因可能有10个或者100个。我们并不知道具体数量,但每一个基因都会提高染上赌瘾的可能性。”中国香港香港东方日报05年04月20日讯:有人认为华人爱赌与他们的遗传基因有关,但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最新的研究未能证实病态赌徒赌瘾由遗传引起,而华人病态赌徒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基因排列与正常人没有显著分别,该研究更发现超过44%赌徒有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
据报道,过去有专家认为“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失调是令人无赌不欢的原因,但该研究显示,赌徒的“多巴胺”及“血清素”基因排列与一般人分别不大。 港大精神医学系研究员周颖妍指,单从基因测试分析,“多巴胺”分泌可能只影响赌徒的赌博严重程度,如参与赌博的频密度、时间及注码,但未能证实是嗜赌成因。
延伸性阅读赌博对胎教产生的不良影响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人,各种感觉器官起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
胎儿从第5周开始即有较复杂的生理反射机能,10周时已形成感觉、触觉功能。胎儿在20周左右,开始对音响有反应, 30周时有听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功能,能听到妈妈的心跳和外界的声音。这时妈妈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胎儿。
许多孕妇闲来无事,看见朋友打麻将,尤其是丈夫打麻将,便也参与其中,一来消磨时光,二来求得乐趣。且不论赌瘾基因存在与否,准妈妈们利用赌博来打发光阴,不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且还有害于胎儿的身心健康,既不利于优生,也不是积极的胎教。
科学的胎教忌噪声:噪音能使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而一般的赌博和娱乐场所,都免不了喧哗吵闹,这些毫不悦耳的哄闹声会造成胎儿烦躁不安,等胎儿生下来以后,甚至会变得十分神经质。
科学胎教忌不良情绪:孕妇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孕妇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利于胎儿出生后良好性情的形成。而孕妇在麻将桌前往往精神紧张,大喜大悲,情绪不定,使母体内的激素分泌异常,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危害。赌博是一种投机活动,无论大赌还是小赌,都存在着输和赢的风险性,而无论输赢,都会带给孕妇一定程度上的情绪起伏,这对胎儿产生着非常不利的负面影响。D4基因与“性成瘾”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有些人“性成瘾”是无法控制的,因为体内有某种基因组成,所以他们的性欲比其他人要高得多。这一研究成果可以解释象麦克·道格拉斯那样自诩为“性成瘾”的行为,也可以使那些性欲低的人放心,让他们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象杂志、电视和电影中描绘的那样不停的做爱。
研究发现一种叫做D4的基因,它影响着大脑对于化学物质多巴胺的反应。在动物身上的试验显示,它可以影响性欲和性觉醒。来自以色列希伯莱大学和本古里安大学的研究小组对148名男女学生的DNA进行了检测,研究D4基因在不同人身上的变化。学生们还要完成一份评估他们性欲的问卷。其中的问题包括,如看到电影中的色情镜头他们是否会有性冲动,他们的性生活频率是多久,他们大脑中想到性的频率是多久等等。
通常人们会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性,然而,研究结果显示男女产生性冲动的几率相差无几。当进行到对DNA的研究时,出现了更为有趣的结果。大约30%的人身上有一种D4基因的变量,有这种基因的人性欲比别人强。研究小组的首席科学家、来自希伯莱大学的里查德-爱因斯坦教授称,这是第一项旨在查明与性欲相关的基因变量的研究。他说:“有些人确实经常的想到性,性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比其他人高,我们的研究显示,这种差别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里查德教授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为“性成瘾”。
过去有研究曾发现,D4基因产生的化学物质与某些上瘾行为,如赌瘾有关。不过,他承认造成“性成瘾”的不光是D4基因,一些其它基因和社会因素也是造成“性成瘾”成因。
好莱坞明星道格拉斯曾在亚历桑拿州的一家医院接受“性成瘾”的治疗,她的第二任妻子凯瑟琳·泽塔·琼斯在他们的婚前协议中曾提出明确要求,她若发现道格拉斯有一次不忠行为,如果两人离婚,后者将向前者支付170万英磅赔偿。据称,道格拉斯的父亲也是一个“性成瘾”者。人脑的“赌博区域”美国《神经元》杂志刊文指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赌博区域”,负责获利预测和风险估计等赌博活动。这一新发现,不仅能帮助赌博成瘾的人摆脱赌瘾困扰,还有助于一些心理疾病,如精神错乱、精神分裂等的诊断和治疗。
赌博实验发现大脑“赌博区域”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史蒂文·库尔兹和他的同事们。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找来19名受试者,做了一个简单赌博实验。 研究人员先让每名受试者各下注1美元,并预测自己即将抽取的两张纸牌中哪张点数较大。然后,研究人员拿出一些点数从1到10的纸牌,受试者从中先后抽出两张。如果纸牌对比结果与之前的预测相符,受试者就是赢家,不符则为输家。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受试者大脑血液流动情况,特别是两张牌分别翻开期间的大脑活动。这段时间被称为“预测期”,是人们集中评估输赢风险的关键。 根据赌博心理学研究,“预测期”又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张牌翻开后的1秒钟为前半部分,称为“利益预测期”,大脑倾向评估“赢”的可能性;第二张牌翻开前的6秒钟为后半部分,称为“风险估计期”,大脑转而评估“输”的风险。“赌博区域”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库尔兹及同事发现,在大脑多巴胺回路,有两个区域分别在“利益预测期”和“风险估计期”十分活跃。这就是人脑“赌博区域”。 库尔兹还发现,受试者对自己输赢的预测越是肯定,相应区域就越活跃。并且,负责“预测利益”的区域比负责“风险评估”的区域更为活跃,前者总是能马上作出反应,而后者则有所延缓。 此前研究已发现,除了“参赌”,多巴胺回路同时还与大脑的许多高级认知活动有关,如学习、计划、选择、识别事物显著特征等。 库尔兹在文章中强调,由于实验极为简单,受试者得以“把大脑高级认知活动降低到最小”。也就是说,实验过程中,多巴胺回路是赌博“专用区域”。临床运用文章还指出,许多心理疾病如精神错乱、精神分裂与赌瘾一样,同属“病态行为”。过去科学家们一直没搞清楚,这些病症的根源到底是与“冒险”有关的多巴胺回路出现问题,导致患者错误地估计了风险,还是大脑高级认知系统受到了损害。 而库尔兹的实验结论则把赌博成瘾与心理疾病区分开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我们的实验可以帮助人们把风险估计错误与高级认知受损区分开来,这有助于科学家为各种‘病态行为’寻找不同的治疗方法。”库尔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