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钰

履历1978.03——1982.01,四川农业大学(原四川农学院)农学系学习,获农学学士学位;
1982.01——1991.0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任教(其间:1987.08—1988.12在英国LongAshton研究站进修,1988.12晋升讲师,1988.12—1991.04教研室副主任);
1991.04——1993.04,四川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副处级)(其间:1992.12晋升副教授);
1993.04——1999.07,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其间:1997.04—1997.10斯里兰卡援助杂交水稻项目专家组组长,1995.12晋升教授);
1999.07——2004.09,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其间:1999.09—2002.06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4.09——2004.12,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2004.12——,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4.09—2005.07兼任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1]
荣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大豆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长物质协会理事。
杨文钰博士曾荣获全国星火先进个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农业科研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四川省优秀博士后等。
成就长期从事作物生理、作物栽培的教学、科研和推广。教学上改革创新,主持完成的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主研的教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编或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和地区协编教材8部,其中《作物栽培学(南方本)》和《农学概论》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奖。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专著4部,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和《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调控机理,形成了主要作物种用化控抗逆壮苗栽培技术体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已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针对四川省川中丘陵生态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形成了该生态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体系,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研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现主持研究的旱地三熟“麦/玉/豆” 新种植模式已在四川等地累计推广750万亩,获社会经济效益13.5亿元,已成为西南地区抗旱减灾、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