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NO.1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1MS-CCNU)

是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唯一窗口学校。学校前身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创建于1950年9月。1955年改名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评为省级示范学校,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武汉东湖

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一号)。2005年10月通过湖北省示范学校复评。
学校校区占地440亩,教师工作公寓380套,学校现有教职工320余人,专任教师100%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60余人,在岗特级教师19人,高级教师180人,在校学生4500余人。图书馆藏书十二万余册,各种报刊、杂志四百余种。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和远程教育学校,并在湖北省进行网上远程招生实验和面向全国招生。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严谨治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

“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华师一附中精神,凝练出了“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新校训。学科竞赛、高考成绩连十余年雄居湖北省第一或前列,德育、心理教育、科技、体育、艺术活动卓有成效。1988年以来,学生获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化学、物理、计算机、生物学金牌12枚,银牌2枚,铜牌1枚,全国一等奖累计500多人次。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励精图治,严谨治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校文化。至80年代以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90年代中期,该校在全国基础教学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强势媒体作了相关报道,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1994年和1997年两次亲临我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内联外通,开放办学,是学校长期的发展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我校交流的海内外同仁达三千多人以上。我校与美国(America)、德国(Germany)、新西兰(New Zealand)、日本(Japan)、澳大利亚(Australia)、英国(UK)、加拿大(Canada)、新加坡(Singapore)等国的师生双边交流也日益频繁。
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了WTO,现任校长张真同志致力于促进素质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2002年4月举办了“第六届全球中学校长研讨会”,并于2002年7月,创办了湖北省中教系统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华中师大一附中中澳合作部(现改为国际部[Internatinal Department])。华中师大一附中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报道:
1.08届高考取得辉煌成绩,共有53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其中保送18人。09届形势喜人,到目前为止,已有21人保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高考的锣声还未敲响,华师一附中高三理科实验班已有27名学生被名校录取,其中20人被保送到清华北大,刚好占全班学生人数的一半。该班9人先后入选奥赛国家集训队,其中物理集训队4人,化学、数学队各2人,生物队1人,他们均被北大、清华预录。今年是这所奥赛名校闯入集训队人数最多的一年,而这样的纪录在全国各地高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可谓创造了“神话”。这个班正式成立于199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为国家争得14金2银的国际奥赛好成绩。
2.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见习记者范宁 通讯员曾艳 实习生袁娜)“4号男装,47票,得票最高!”昨日,随着唱票结束,华师一附中最受欢迎的夏季校服通过“海选”诞生。
华师一附中团委书记宋涛介绍,为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校服,学校特意举行了这样一场“招标会”。7家来自浙江、广东、武汉等地的服装厂家拿出设计图和样品,同台比拼,由高一高二两个年级一百多名学生代表投票,票数最高的作品将上报学校讨论。
记者看到,有的厂家赶潮流,设计了时髦的格子裙;有的厂家在面料透气性、弹性上下足工夫;有的甚至将模特带到了校园,现场上演“服装秀”。宋涛说:“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各厂家的设计都比以前要灵活、现代。”
“都还行吧!”负责唱票的高二学生黄楞达说,衣服都很漂亮,有些休闲服很对他的胃口,但是有些正装太成人化,“穿上去像三十几岁的,我可没法接受!”
一位投票的同学说,以前校服都是学校定做,常常是穿到身上才知道是什么样子。这样通过学生进行“海选”,效果应该更好。
3.2007届高三年级高考高招全面丰收,近十年来多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一
今年我校考取国外知名大学并获奖学金的学生12名(附详表);
每年我校都有几十人被保送到国内名校并被提前录取。
今年被保送及被提前录取到国内名校共42人(附详表),其中清华、北大16人(以上学生未参加今年高考);
高分段人数今年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我校今年理科共有277人达到600分以上(不包括提前被国内外名校录取的54人),其中660分以上的17人(武汉市46人,湖北省116人),650分以上的40人(武汉市150人)。文科有3人超过600分;
重点率、高分率今年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我校的重点率将继续超过80%,有望达到84%;
学科竞赛方面,2007届高三年级进入国家冬令营总人数达到12人,进入国家集训队6人,居全省第一。蔡拓程同学已于今年4月获得第六届亚洲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李敖西同学将于7月中旬代表中国赴伊朗参加第38届物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截至2006年,我校共获得国际奥林匹克金牌10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各学科,居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再创佳绩,有7名同学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有多名同学因科技创新的突出成绩被提前保送或取得自主招生的资格;
体育、艺术取得丰硕成果,以高三年级学生为主力的校篮球队获得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南区冠军,全国亚军。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入重点高校历年位居全省前列;
4.美国大学生走进中学课堂交流“同伴性教育”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范宁 吕锐 实习生汪洋)“人类为什么会怀孕?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前日下午,“同伴性教育”走进华师一附中课堂,两名美国女大学生和中国同学共同讨论关于性的话题。
这是华师一联合武昌区计划生育协会、武昌区教委举办的“树立正确性观念和性态度”活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的美国女大学生,来自美国ColloyCollege大学。
两名外国大学生先用提问和配合图解的方式与高中生们互动,生动讲解了相关知识。学生们说,过去对性知识的了解多来自于网络和杂志,今天这种交流方式很新鲜,也让大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以及怎样对别人负责任。
5.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基地之一
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记者李樵通讯员王永汉)“sitdown用汉语怎么说?”、“eat翻译成中文如何表达?”昨日上午,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58名成员,专程来到武汉外语学校,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推动美国主流学校开设中文课程。
据介绍,此次活动是迄今为止湖北省最大的中外教育交流项目。在美国代表团成员中,既有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校长,也有美国大学理事会官员、各州(学区)学监和外语督学。
来自乔治亚州大学理事会教育经理谭亚·沃克异常活跃。听完武汉外校副校长陈文国简短的介绍后,她便迫不及待地向外校担任翻译的学生们请教汉语。没过几分钟,她便学会了好几句问候的话,并“现学现卖”,向同伴们问好。记者看到,美国教育专家们不仅主动和外校学生用汉语交流,而且他们在和同伴交流时,也夹杂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其中的两位还俏皮地说起“武汉话”,令人忍俊不禁。
据介绍,目前共有2.4万美国学生学习汉语,而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高达2亿。访华团新闻发言人密苏里州洛克伍德学区学监格累戈·H·拉尔森表示,通过交流,大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魅力,今后,将把汉语引进美国的学校和社区,让更多的美国学生说汉语。
“除了学习汉语,我们还将学习中国学校教育孩子的经验。”访华团一位美国中学校长称,在美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美国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还要学习和引进中国教育,让更多的美国青少年感受和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
华师一附中校长张真说,交流活动结束后,该校已与美国几所学校签订了合作意向,将进一步扩大与美国教育的合作。
据介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决定,将湖北省四所中学定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基地,他们分别是:武汉外校、华师一附中、宜昌一中和夷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