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
项目介绍

载人潜水器是国家863计划支持的项目,国家海洋局是项目组织部门,中国大洋协会是项目牵头单位,总装工作由中船重工七〇二所承担,中船重工众多研究院所参与研制。经过历时七载的联合攻关,终于实现了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中国海洋科技界走向深海的信心。在研制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协助、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载人潜器精神。
性能参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速度为最大2.5节,巡航1节;载员3人;最大潜深7000米;生命支持系统,正常:3×12人时,应急:3×84人时;正常水下工作时间12小时。
技术特点一是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二是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三是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四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1]
安全保障可抛掉压铁、机械臂紧急上浮
“‘蛟龙号’具有稳定接近海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功能,可以和母船进行高速语音、文字、图像等实时传输。我们自行研制的电池容量很大,可以保证潜水器的能量来保障作业时间。”与其他国家的载人深潜器比较,徐芑南认为“蛟龙号”具有上述特点。
正像进入太空离不开航天器一样,开发利用深海则离不开深海装载装备。拥有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和具备精细的深海作业能力,是一个国家深海技术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有了载人深潜器,科学家可以直接参与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
但载人深潜的风险不小。如何保障人员安全呢?
“深潜器有点类似探空气球的原理,我们每次都带了压铁下去,有问题就抛掉。如果遇到电缆缠绕等问题,还可以抛弃机械臂、电池等,把所有能抛掉的设备都扔掉,确保安全上浮。这都是写在安全预案里的。”叶聪说。
此外,作为安全预案,深潜器还能保证在水里比预定作业时间多待3天,并有相关保障。[2]
项目评价这个我国自行设计、集成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7000米载人潜水器,可承载一名潜航员和两名科学家,在大深度超常环境下进行资源勘查、科学考察和其它深海特定作业,可使我国深海活动能力覆盖世界99%以上的洋底,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器。
研究意义在同类型潜水器中设计下潜深度最大载人深潜试验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全第一”的原则,海上试验将分阶段逐步达到最大设计深度7000米。2009年,我国在南海成功进行了20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1109米。由此,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用于海底地质探测可传输图像和语音“蛟龙号”的总设计师徐芑南介绍说,“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蛟龙号”上还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它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 据介绍,未来“蛟龙号”的使命包括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热液喷口等复杂海底有效执行各种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开展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和捕获等工作,并可以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以及其他深海探询及打捞等各种复杂作业。
典型应用载人潜水器的几次典型应用
1960年1月23日,由美国人D·华尔顿和深潜器发明

者的儿子丁·毕卡第乘坐第一代载人潜水器“曲斯特”(Trieste),在世界最深渊——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下潜深度达10916米(海沟最深点为11034米),夺得了下潜深度的冠军。当时的潜水器在技术上还比较原始。
1966年美国在西班牙的Palamers海域失落了一颗氢弹,由“阿尔文”号(Alvin)潜水器与CURV无人遥控潜水器配合,把它从856米的深处打捞出水。
1968年10月潜水器“阿尔文”从母船“鲁鲁”号(Lulu)上起吊时,不慎沉没,1969年8月由“阿鲁明纳”(Aluminant)载人潜水器和打捞船“密执安”号相互配合,将“阿尔文”从1538米水深处打捞起来。
潜水器“深探”(Deep Quest)于1970年曾把坠落在太平洋1037米水深的一架海军飞机打捞出水。[2]
全球第五个潜入3500米的国家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26日在京联合宣布,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突破3700米水深记录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海洋局2010年8月26日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出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
为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
在国家海洋局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约100家中国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攻克了中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关,经过6年努力,完成载人

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水面支持系统研制和试验母船改造,完成潜航员选拔和培训,从而具备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从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先后组织开展1000米级和3000米级海试工作。2010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3682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3000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在短短11个月内,中国载人深潜试验完成了从零到3700米水深的重大跨越。专家称,这一海试成功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中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此次海上试验还充分验证潜水器的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为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以及更大深度试验奠定坚实基础。背景资料深海潜水器是海洋技术开发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目前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五艘6000米级深海载人潜水器。这些装备到达的范围遍及海洋的大陆坡、海山顶、火山口、洋脊以及6000米的洋底,在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海洋生物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重要发现。专访潜航员叶聪一架新飞机要经过试飞员无数次的试飞,一艘深海载人器也要经过一遍遍的试潜。在“蛟龙号”上,30岁的叶聪就是一名“潜航员”。叶聪坦陈,他曾操作着“蛟龙号”,一次次深入数千米海底,一点点发现“蛟龙号”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潜航多次面临危险情况新京报:3700多米下的压力有多大?
叶聪:相当于一平方米有370万公斤的压力。“蛟龙号”的壳非常厚,由钛合金制造,抗压能力很强。
新京报:万一出事故,人就会被压扁。你在水下遇到过危险情况吗?
叶聪:有好几次绝缘电池面临短路的可能。还有一次,电池在上浮过程中发热,电池外壳损坏了,好在当时我们距水面仅有几十米的距离。
新京报:万一下潜到海底和上面的船联系不上,怎么办?
叶聪:载人潜水器的原理和探空气球类似,我们带着压铁下去,有问题就可以抛弃压铁,然后靠改变浮力来上浮。
新京报:如果潜水器遇到故障,潜航员在海底最长能呆多久?
叶聪:我们的设备正常能工作12个小时。如果出现问题,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多呆三天,给养都有储备,等待上面救援。
新京报:下潜过程中,可预料的危险有哪些?
叶聪:一是设备故障、还有就是沉船、电缆。我们最怕被破渔网、电缆缠住。
新京报:如果被这些东西缠绕住了呢?
叶聪:如果缠绕了机械手,我就可以把机械手抛掉。我们能抛弃的东西很多,浮力不够可以先抛压铁,再不够可以抛电池、抛机械手,甚至可以只留一个内舱浮上来。选拔人为设置突发事件新京报:当潜航员有哪些特殊要求?
叶聪:首先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比如船舶、电器专业等背景。此外还有身体要求,不能有心脏病、传染病,身体还不能有异味。深潜器里面空间很小,如果身体有异味,会影响同伴的工作。心理方面不能有幽闭恐惧症,做精细的作业需要镇定,操作动作要很精准。
新京报:选拔时都有哪些测试?
叶聪:我们在高校、研究所、企业发了选拔通知,先是学科审查,再做身体检查,还有精细的操作检查。我们还会把申请者关在黑屋子里检测他们的身体变化,人为制造一些突发事件,看他们有哪些反常的反应。
新京报:选拔时会人为制造突发事件?
叶聪:对。比如一些人为干扰,突然灯亮了,突然有一个声音。一个人长时间呆在黑暗狭小的空间里,本身就有一些扰动,如果受到外界刺激心跳加速,情绪波动大,就不能做潜航员。我们从入围的12人里选拔出了两人,现在潜航员总共有三位。
新京报:潜航员的大小便怎么处理?
叶聪:都是用夜壶和垃圾袋一类的东西处理。我们有个原则,个人大小便要个人处理,等浮上水面,要自己到船舱中去刷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