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和 
人物简介[1]苏小和,男,我国著名诗人、财经作家、独立书评人、《独立阅读报

告》发起人之一。苏小和在《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新京报》《东方早报》《上海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书评和人物专栏,与王晓渔、戴新伟、成庆等人发起运作《中国独立阅读报告》,倡导公民社会常识阅读,影响了海内外一批真正的阅读人群。出版《过坎》《局限》《自由引导奥康》《逼着富人讲真话》《启蒙时代》等著作,2种新书《仓惶人物志》《我们怎样阅读中国》即将出版。部分商业案例收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案例库。
人物采访(接受佛山日报陈祥的采访,漫谈如下:)
陈祥:你是因为什么样的机遇,转身

从事经济学研究和财经写作?
苏小和:我不是什么经济学研究人员,只是一个财经作家。没有机遇,因为我发现,诗歌完全无法养活自己,满世界都是谈经济,我认为财经离钱最近,就选择了财经写作,有句话说,我不是富人,但我活在富人堆里,能穷么,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哈哈,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很低俗?
主要作品财经著作《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逼着富人讲真话》(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
《过坎:对民营企业的现场分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局限:用于实验的一代人》(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
《自由引导奥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重庆出版社2010年)读书笔记《我们怎样阅读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诗歌作品《启蒙时代》(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风随着意思吹》(自费出版2010年) 待出版作品:
《仓皇人物志》
《原来经济学像诗歌一样美》
最新作品《中国企业家黑皮书》

讲述从洋务运动开始,一百多年之间,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在官商结合的道路上徘徊,而不具有确定性。商场和官场之间,有一条看得见的发财当官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生生不息的官商结合模式。企业究竟应该由谁来办?私人,还是政府;官僚,还是商人?中国企业发展的路径、轨迹,事实上与中国的制度变迁一直正相关。“政府越搞越大,市场越来越小”,这种反相关的逻辑关系,就是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张树新、王石、任志强、柳传志、王中军、冯仑、刘晓光、王文京、毛振华、华生、田溯宁、沈南鹏、戴志康……一座座民族绵延起伏的精神山脉,在作者穷追猛打的终极拷问与极致挖掘下,披露了其事业、人生中最尴尬、最不堪的往事,揭开了其内心深处最隐秘最深藏的世界,暴露了其生存现状、原罪救赎与痛苦挣扎阅尽繁华后的喟叹。由此,一幅幅转型社会中企业家的梦想与光荣、官商关系的纠结与错杂、罪罚明灭沉浮的悲情画卷缓缓展开。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堪称中国企业家“绞刑架下的报告。
炮轰郎咸平唐骏、郎咸平两个人这几年在中国风生水起,不仅名满江湖,而且财源广进。他们是成功的

典范,还是青年人的偶像。两个人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至少,唐骏的博士来自野鸡大学,而郎咸平的专业学问和教授身份,怀疑的人就少之又少。郎咸平的书现在那可是门庭若市,而最火的一本,书名叫做《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事实上他的另外几本书名都非常咋呼的图书,照样名列销售排行榜的前几名。前两年,郎咸平到处放言,反对企业制度改良,提醒国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好像他才是真正维护经济公平的伟大学者。但稍微有点眼光的人必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以来最大的问题,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诸如产权问题、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等,一直是国有企业的大患。即使是最保守的管理高层,也深知只有让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公众化、国际化、资本市场化,中国的国有企业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效率。这事实上是对历史的一种纠正、对现实的一种重组。老百姓多年以来受制于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不注重自己本身的个人权利,有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尚在情理之中,但郎咸平这个接受过最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教育的教授,却在这里著书立说、迎合大众、拒绝常识。
一名真正的读书人,或者说一名具有独立精神的读书人,既不能迎合权力、迎合资本,也不能迎合大众。事实上,郎咸平不仅刻意迎合大众,而且迎合权力的厚黑技巧,甚至超过了真正在内地出生、长大的绝大多数学者。最近这几本“声讨新帝国主义”的图书,算是郎咸平迎合权力的大好贡品。帝国主义这个冷战时代的关键词,如今在郎咸平的笔下,似乎又火起来了。但问题在于,今天已经是一个全球贸易的时代,尤其是中国,甚至已经是一个对出口贸易有严重路径依赖的国家。可以这么说,在冷战时代,被人为隔离的贸易框架,可能的确带有意识形态的侵略性质,但在今天,当全球化成为一个经济学事实,郎咸平再次祭出帝国

主义的陈旧词汇,就是一种对经济学分工理论和全球贸易理论的无知。
和唐骏一样,郎咸平要想在中国赚得大钱,爱国是必须要坚守的姿态,这是他经过思考后选择的一种话语姿态。现在看来,郎咸平似乎成了中国利益的捍卫者,成为民众利益的代言人。这样的市场卡位迅速给郎咸平带来了具体的利益,他出场演讲的身价节节攀升,而几乎所有请他演讲过的人都知道,郎教授在出场费上,一直是锱铢必较、毫不客气。据说,遇到不能谈妥价格的演讲,教授是可以临时撂摊子的。而他的一系列热气腾腾的书,基本占据了所有图书营销排行榜的前几名。郎咸平教授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一个言论的基地,也是一个赢利的工具,各路人马围绕着他马不停蹄,赚得盆满钵满。[3]
频遭炮轰郎咸平近期言论:
郎咸平:外资通过曲线收购玩弄中国矿业规管于股掌之中。
郎咸平:10年后13亿中国人都要向美国交呼吸税。
郎咸平称房地产税根本就不合法 等于往人民身上割肉。
郎咸平:中国90%粮油是外资控股 青椒价格都被美国控制。
近期频遭炮轰:
樊纲炮轰郎咸平:他连最基本的事实都不知道。
汪丁丁:郎咸平盲目信任政府 我坚决反对他的政策建议。
李培举:郎咸平的卖弄术源自琼瑶的爱情描写技巧。
苏小和读人:
苏小和:吴敬琏痛陈权贵资本主义危害之举像堂吉诃德。
苏小和:美制度文化成就克鲁格曼中国的茅于轼却被封杀。
苏小和:张五常被误读凸显公众价值判断醒目错位。
苏小和:离开这个体制 任志强什么都不是。
苏小和:胡舒立就是一个写字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