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志
图书信息书 名: 列国志:华沙条

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作者:李锐金哲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509711705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这两个组织形成的历史背景、进程、组织机构、活动及其终结,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两个组织的情况,以及“二战”后约四十年的冷战史。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二战”后由当时的苏联与东欧多个社会主义国家间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和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伴随冷战进程而形成、发展直至终结。
作者简介李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副研究员.从事苏联和东欧现代史研究,研究方向是冷战时期的苏联与东欧关系。参与写作的主要著作有《斯拉夫文明》《苏联兴亡史纲》,相关论文发表在《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文集》和《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等文集中。
吴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苏联历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历史与现状、外国军事历史研究。发表了上述各研究方向的专著及论文多部(篇),独著有:《苏联与“波兰问题”(1939-1945)》《勃列日涅夫传》,参与写作的著作有:《重振大国雄风——普京的外交战略》《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等。
金哲,女,1972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亚处副处长。研究领域为俄罗斯现代史。2006年7月-2007年7月曾获福特基金会资助,赴俄罗斯进修一年。曾在俄罗斯《社会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中俄社会结构比较研究》,并参与多部专著、译著的写作和翻译工作。
图书目录第一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33
一 西方军事合作的加强/33
北约的成立/33
德国的分裂/37
西德加入北约/40
二 苏联悄然调整对外政策/43
东方阵营面临挑战/43
东欧国家的领土之忧/45
奥地利模式/46
三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47
西方国家拒绝召开全欧安全会议/47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51
《华沙条约》的批准/56
第二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组织机构及其发展概况/60
一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设置/60
政治协商委员会/6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62
国防部长委员会/64
外交部长委员会/64
二 华沙条约组织的机构改革/65
加强华约组织的军事现代化/65
政治机构的改革/66
军事指挥机构的改革/70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法律地位的认定/73
三 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变动及其条约的期限/76
蒙古人民共和国申请加入华约/76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78
条约的期限/79
第三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政治活动/80
一 谋求欧洲和平的提案/80
欧洲集体安全条约草案/80
拉帕茨基计划/82
华约与北约互不侵犯公约草案/84
裁军措施/85
呼吁召开全欧安全会议/86
二 应对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危机/87
修建柏林墙/88
对古巴危机的态度/91
三 华约国家势力向欧洲以外扩张/93
与西德签订双边条约/93
苏联加强对亚非拉的渗透/94
保加利亚对亚非拉的援助/95
第四章 华沙条约组织内部关系的调整与变化/98
一 1956年危机/98
苏联对波兰事件的反应/98
苏联出兵匈牙利/101
驻东欧国家苏军法律地位的确定/104
苏联军队和专家撤出罗马尼亚/107
二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08
扼杀“布拉格之春”/108
请求苏联出兵/111
勃列日涅夫提出“有限主权论”/113
三 苏联与阿尔巴尼亚关系恶化/114
发罗拉海军基地争端/115
阿尔巴尼亚的抗议/117
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119
第五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力量/121
一 苏联的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军事管理体制和军事力量/121
苏联的总体军事战略思想/127
苏联的核战略/129
二 华约组织东欧成员国的军事力量状况/132
波兰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3
民主德国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4
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5
保加利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7
匈牙利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8
罗马尼亚的军事体制和军事力量/139
三 苏联驻扎在东欧国家的部队/140
苏联驻民主德国集团军群/140
苏联驻波、匈、捷集团军/142
四 华约组织的武器装备/143
常规武器/143
巡航导弹/146
华约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武器贸易/147
第六章 华约与北约的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149
一 华约与北约面对面的谈判/149
十国裁军委员会/149
签署核不扩散条约/151
二 欧洲常规裁军谈判/153
中欧裁军谈判/153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谈判/160
三 限制和裁减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164
第七章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171
一 变化从内部开始/172
1980年波兰军管/172
苏联东欧的裁军热潮/173
风雨飘摇的东欧/175
二 曲终人散/179
改革华约组织的建议/179
华约组织解散军事机构和走向终结/182
附录一 华沙条约组织大事记/187
附录二 华沙条约组织会议通过的正式文件目录/202
附录三 华约和北约军事力量对比表/209
经济互助委员会
第一章 苏联与东欧的自然资源与经济结构/213
一 自然资源状况/213
二 劳动力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217
第二章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224
一 经互会条约的签订/224
二 经互会的组织机构/226
第三章 经互会发展的主要阶段/243
一 创始阶段/243
二 规范行动准则阶段/245
三 经济一体化阶段/246
四 制定国家经济战略阶段/249
第四章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及其特点/258
一 经互会成员国经济合作体制/258
二 经互会经济合作体制的特点/289
第五章 经互会与世界经济的关系/296
一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296
二 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301
三 与国际组织的关系/304
第六章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308
一 经互会取得的成就/308
二 经互会存在的问题/311
第七章 经互会使命的终结/337
一 经互会的解散/337
二 经互会解体后遗留的问题/341
附录一 经互会大事年表/346
附录二 经互会重要文件目录/356
……
书名:列国志--土库曼斯坦ISBN:780190390
作者:施玉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23
页数:0
出版日期:2005-1-1
版次:
开本:大32开
包装:平装
简介: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西南部,其大部分国土地势平坦,著名的卡拉库姆沙漠位于中部,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有“沙质牧场”之称,是世界上最干旱地区之一。卡拉库姆运河横贯全境,是世界上最长的灌溉及通航运河之一,土库曼斯坦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资源,阿哈尔捷金马(汗血马)、羊羔皮和地毯闻名于世。 土库曼斯坦具有悠久历史,本书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详尽介绍了该国的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目录著者的话 / 1 第一章国土与人民 / 1
第一节自然地理 / 1
一国名、国旗与国徽 / 1
二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 2
三行政区划 / 2
四首都与主要城市 / 7
五地形特点与地质构造 / 11
六河流和湖泊 / 12
七土壤 / 14
八气候 / 15
九环境保护 / 16
第二节自然资源 / 18
一土地资源 / 18
二矿产资源 / 19
三水资源 / 20
四森林资源 / 21
五动物资源 / 21
六植物资源 / 22
第三节经济区域划分 / 23
一土库曼西部区 / 23
二科比特洛格区 / 23
三土库曼南部区 / 24
四阿姆河中游区 / 24
五阿姆河下游区 / 24
第四节居民与宗教 / 25
一人口 / 25
二语言和文字 / 27
三民族 / 28
四宗教 / 31
第五节民俗与节日 / 34
一民族习俗和礼仪 / 34
二节日 / 36 第二章历史 / 38
第一节远古简史 / 38
第二节中古简史 / 39
一外族不断入侵统治土库曼 / 39
二土库曼人与塞尔柱王朝 / 40
三15~18世纪的土库曼人和土库曼社会 / 41
第三节近代简史 / 42
一沙俄吞并土库曼 / 42
二土库曼人的抗俄斗争 / 44
三沙俄统治时期土库曼的社会经济状况 / 45
第四节现代简史 / 46
一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成立及加入苏联 / 46
二加入苏联后社会经济的发展 / 47
第五节当代简史 / 48
一土库曼斯坦独立背景 / 48
二土库曼斯坦独立过程 / 51
第六节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 / 53
一独立初期的政治形势 / 53
二新宪法和《10年稳定纲领》的出台 / 54
三独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 / 55
第七节著名历史人物 / 57
一伟大思想家、民族精神之父——马赫图姆库里 / 57
二著名政治活动家 / 57
三著名诗人、剧作家 / 58
四著名音乐家、画家 / 59 第三章政治 / 61
第一节独立前的政治体制 / 61
一一党制 / 61
二苏维埃制 / 61
三独立前政治体制改革 / 63
第二节独立后新宪法确立的新政治体制 / 64
一新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 / 64
二现行政治体制 / 66
第三节国家元首——总统 / 67
一总统职位的设立及其地位 / 67
二总统选举过程 / 68
三总统的职权 / 68
四总统的解职与罢免 / 69
五现任总统简介 / 69
第四节人民会议与议会 / 71
一人民会议 / 71
二议会 / 72
第五节内阁(政府) / 74
一内阁的地位 / 74
二内阁组建程序及构成 / 74
三内阁的职权 / 75
第六节司法机关 / 75
一法院 / 75
二检察院 / 76
第七节地方行政权力机关与地方自治 / 77
一地方行政权力机关 / 77
二地方自治 / 78
第八节国家选举制度与全民公决 / 79
一国家选举制度 / 79
二全民公决 / 80
第九节政党和社会团体 / 81
一政党制度的演变 / 81
二对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法律规定 / 82
三政党 / 82
四主要社会团体 / 85 第四章经济 / 87
第一节经济概述 / 87
一独立前经济概况 / 87
二独立时的经济特点 / 88
三独立后经济发展概况及特点 / 90
第二节经济体制改革 / 93
一独立后经济改革政策 / 93
二经济体制改革模式 / 94
三经济转轨方式 / 95
四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 95
五经济改革的基本方面和主要内容 / 96
六经济改革进展和遇到的问题 / 100
第三节工业 / 100
一概况 / 100
二燃料—能源综合体 / 103
三化学工业和石化工业 / 108
四机器制造工业 / 110
五建材工业 / 111
六轻工业 / 111
七食品工业 / 114
第四节农牧业 / 116
一概况 / 116
二种植业 / 117
三畜牧业 / 118
四养殖业 / 119
第五节交通运输业 / 120
一概况 / 120
二主要运输部门 / 121
第六节邮电通讯业 / 129
第七节商业与服务业 / 131
一商业 / 131
二服务业 / 133
第八节财政与金融 / 134
一财政状况 / 134
二货币体系 / 135
三银行业 / 136
四税收 / 138
第九节旅游业 / 139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 139
二旅游资源与主要景点 / 142
第十节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143
一人民生活概况 / 143
二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 / 145 第五章对外经济关系 / 148
第一节对外贸易 / 148
一对外贸易概况 / 148
二外贸进出口商品 / 150
三外贸伙伴 / 152
第二节对外经济合作 / 154
一对外经济合作概况 / 154
二对外经济合作政策及措施 / 154
三外资的引进和利用 / 156 第六章军事 / 159
第一节军事力量的组建 / 159
一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 159
二武装力量组建过程 / 160
第二节军事力量现状、构成与军费开支 / 161
一军事力量现状及军、兵种构成 / 161
二军费开支与兵役制度 / 162
第三节军事组织机构、职责及领导人 / 162
第四节军事学说、军事政策和军事战略理论原则 / 163
一军事学说 / 163
二军事政策 / 164
三军事战略理论原则 / 164
第五节军事安全构想、军事安全的基本方针和军事安全政策 / 166
一军事安全构想 / 166
二军事安全的基本方针 / 167
三军事安全政策 / 168 第七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 172
第一节教育 / 172
一独立前教育简况 / 172
二独立后教育政策 / 172
三教育现状 / 174
第二节科学技术 / 177
一独立前科技事业简况 / 177
二独立后科技事业发展概况 / 178
第三节文化艺术 / 178
一文化艺术概况与特点 / 178
二文化设施 / 179
三艺术场所简介 / 180
第四节医疗卫生 / 180
一独立前医疗卫生事业简况 / 180
二独立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 181
第五节体育 / 183
一体育概况 / 183
二体育机构与设施 / 184 第八章新闻、出版、电视、广播 / 186
第一节新闻与报刊 / 186
一新闻政策 / 186
二通讯社 / 186
三主要报刊 / 186
第二节出版业 / 187
一独立前简况 / 187
二独立后现状 / 187
第三节电视、广播 / 187
一电视 / 187
二广播 / 188 第九章外交 / 189
第一节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概况 / 189
一独立后外交指导思想与外交任务 / 189
二外交基本原则与对外政策 / 191
三独立10年对外关系发展概况 / 193
第二节同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 198
一同俄罗斯的关系 / 198
二同中亚国家的关系 / 203
三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 207
第三节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 212
一同亚洲国家关系概述 / 212
二同伊朗的关系 / 213
三同土耳其的关系 / 216
四同阿富汗的关系 / 220
五同南亚国家的关系 / 222
六同海湾国家的关系 / 224
七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 225
第四节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 226
一同美国的关系 / 226
二同西欧国家和欧盟的关系 / 229
三同日本的关系 / 233
第五节同中国的关系 / 233
一同中国的政治关系 / 234
二同中国的经济关系 / 237
第六节同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 239
一同联合国的关系 / 239
二同独联体的关系 / 240
三同其他国际组织的关系 / 241
四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 / 241 附录 / 243 主要参考文献 / 2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