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
双核的定义双核简单来说就是2个核心,核心(core
酷睿2)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从双核技术本身来看,到底什么是双内核?毫无疑问双内核应该具备两个物理上的运算内核,而这两个内核的设计应用方式却大有文章可作。据现有的资料显示,AMDOpteron处理器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添加第二个内核,两个CPU内核使用相同的系统请求接口SRI、HyperTransport技术和内存控制器,兼容90纳米单内核处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脚接口。而英特尔的双核心却仅仅是使用两个完整的CPU封装在一起,连接到同一个前端总线上。可以说,AMD的解决方案是真正的“双核”,而英特尔的解决方案则是“双芯”。可以设想,这样的两个核心必然会产生总线争抢,影响性能。不仅如此,还对于未来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隐患,因为会加剧处理器争用前端总线带宽,成为提升系统性能的瓶颈,而这是由架构决定的。因此可以说,AMD的技术架构为实现双核和多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MD直连架构(也就是通过超传输技术让CPU内核直接跟外部I/O相连,不通过前端总线)和集成内存控制器技术,使得每个内核都自己的高速缓存可资遣用,都有自己的专用车道直通I/O,没有资源争抢的问题,实现双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共同使用前端总线的,当内核增多,核心的处理能力增强时,就像现在北京郊区开发的大型社区一样,多个社区利用同一条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车的问题。
HT技术是超线程技术,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个辉煌时代的武器,尽管它被评为失败的技术,但是却对P4起一定推广作用,双核心处理器是全新推出的处理器类别;HT技术是在处理器实现2个逻辑处理器,是充分利用处理器资源,双核心处理器是集成2个物理核心,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其实引用《现代计算机》杂志所比喻的HT技术好比是一个能用双手同时炒菜的厨师,并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双核心处理器好比2个厨师炒两个菜,并同时把两个菜送到桌面。很显然双核心处理器性能要更优越。按照技术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双核心处理器,只是两个处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而K8从一开始就是实际意义上双核心处理器。
双核处理器双核处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为什么用双核处理器
出于技术挑战,双核被强加给产业,而产业并没有事先做好准备。 英特尔和AMD采用这项技术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双核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一种优秀创意。实际上,芯片厂商本可以非常满足地不断推出速度越来越快的单核处理器。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因为随着时钟速度超过3GHz,单核处理器开始消耗过多的功率。 确实,英特尔在2005年取消了计划中的4.0GHz “Tejas”处理器,因为该芯片的功耗可能超过100W。随着功耗的上升,超快单核芯片的冷却代价也越来越高,它要求采用更大的散热器和更有力的风扇,以保持其工作温度。利用双核方案,既可以继续改善处理器性能,又可以暂时避开功耗和散热难题。AMD商业解决方案主管Margaret Lewis表示:“这是因为,作为处理器厂商,这是我们能够在一定的功耗范围内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径。” 此外,有些人认为双核并不是万能药。正如2005年6月发表的文章《深入了解双核》所言:“从我们的立场来看,双核并不是新东西;它只是改头换面的老产品(对称多重处理)……在单一处理器基础上建立的双处理器系统所面临的同样的性能问题仍然存在。” 但是,这作为一种简单的解释,基本上足够了。Lewis补充道:“物理定律没有改变;我们只是想出了如何进一步改进的方法。”
双核处理器技术简而言之,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核中。企业IT管理者们也一直坚持寻求增进性能而不用提高实际硬件覆盖区的方法。多核处理器解决方案针对这些需求,提供更强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实际空间。
双核心处理器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为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器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如果你想让系统达到最大性能,你必须充分利用两个内核中的所有可执行单元:即让所有执行单元都有活可干!
双核与双芯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晶元)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将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两个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
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Intel的双核处理器分成PentiumD、酷睿、酷睿2和至强系列
PentiumEE只有840
也是PentiumD的一部分
PentiumD又分800系列和900系列
但是都是Netburst架构
PD800系列 代号:Smithfield
就是两个Prescott整合在1个CPU内核里啊
每个CPU集成1M缓存,制程90nm,没有超线程技术
用北桥承担仲裁器
所以只有945以上的芯片组支持PentiumD处理器
FSB分为533MHz和800MHz两种
编号方法:
PD8x5(如805)都是533MHz FSB
PD8x0(如820)都是800MHz FSB,支持64位(EM64T)技术
PentiumD 900系列 代号:Presler
使用2个Cedar Mill处理器(就是65nm P4的处理器家族)
制程65nm,都支持64位(EM64T)技术
每个CPU独享2M缓存
也只有945以上的主板支持PentiumD 900系列
比PentiumD 800系列强的是
PentiumD 900系列支持HT超线程技术
而且PD9x0系列还支持VT(Virtualization Techlonogy)虚拟化技术
可以虚拟1个系统
PentiumD 900的功耗比PentiumD 800低很多
同样3GHz频率:
PD900系列只有214W
PD800系列要252W!
酷睿2是Intel的目前主流的英特尔构架的双核CPU
现在包括双核和四核处理器!
酷睿只有14级流水线
相对于P4 Northwood 的20级和P4 Prescott的31级减少了很多
酷睿的架构是类似PentiumM Banias的低功耗高效率设计
比PentiumD 系列效率高出40%
同时酷睿保留了EM64T技术
奔腾双核E2000E5000和E6000系列都为800MHz FSB
酷睿2 E7000系列的FSB升级到1066MHz
酷睿2 E8000系列都是1333MHz FSB
同时,酷睿采用共享二级缓存的方式,减少使用前端总线进行数据交换
效率更高
酷睿的编号方法:
1.开头为T和P的系列都是笔记本CPU,T系列的CPU中,T2xxx都是Yonah
T5xxx/T7xxx是Merom
T4XXX/T6XXXX/T8XXX/T9XXX和P系列都是 是Penryn核心
T20xx、T2xxxE是533MHzFSB
2.开头为E、X的系列都是台式机CPU
其中E开头是双核,奔腾双核系列是800MHz FSB,E7000系列的FSB是1066MHz,E8000系列是1333MHz FSB
X、Q开头是四核处理器
Nehalem构架的酷睿i5和酷睿i7处理器是目前英特尔最新一代的处理器,采用了诸多先进特性,比如Turbo Boost、英特尔智能互连技术(QPI) 、英特尔智能高速缓存技术技术等等。
酷睿i5和酷睿i7处理器目前都是1333MHz FSB。酷睿i7分为Core i7 9XX和8XX系列。
3.笔记本的45纳米技术的T系列的处理器的功耗25W,而P系列作为迅驰和迅驰2酷睿双核功耗也是25W,超低电压处理器(ULV)的SU和SL系列,功率在15W之下,而凌动(Atom)系列处理器,功耗更是小于10W。
双核处理器的发展历程2005年第二季度伊始,英特尔率先发难,推出了采用双核设计的桌面级处理器。其中最高端型号为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为了满足一般用户的需要英特尔同时还推出了Pentium D 820、830、840这三款处理器。虽然英特尔在双核技术推广上占得先机,但在几个星期之后AMD立刻发布了Athlon64 X2系列处理器还以颜色。就此,两大处理器巨头——英特尔与AMD的双核之争正式拉开序幕。
如果要为双核之争溯源的话,就必须简单回顾一下此前单核处理器的是是非非。就Pentium 4时代的高端产品来说,英特尔处理器占有绝对优势,但毕竟市场中较量的不是最强技术实力,而是面对主流甚至底端的产品。AMD Athlon64系列异军突起,高性价比的优势换来了不可小视的用户认可度。此外即便64位操作系统很少,对其64位技术的炒作也的确获得一定成功。如果说AMD的策略更胜一筹,英特尔是不会甘心这样被AMD领跑的,于是两大处理器巨头真正较量的舞台非常默契的被选定在“双核”上。
升级还是彻底革新?
2005年可谓是“双核元年”,揭开了双核平台的新篇章。自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发布至今已一年多光景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双核道路上英特尔与AMD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路线——革新与升级。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也正是这两条不同的线路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什么。
双核革命
重温Pentium D 8xx系列处理器的历程,其中Pentium D 820是对用户来说最为实际的双核产品,即便今天也同样如此。Pentium D 8xx双核处理器引发了一场平台革命,桌面级PC性能得到了根本提升。自英特尔超线程技术以来,双核处理器的出现无疑再次肯定了多线程应用。而双核处理器由于具备两个物理运算核心,这种与生俱来的多线程处理能力是超线程技术所无法逾越的。
不过作为整个行业的风向标,Pentium D 8xx处理器经受的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发布时间较早,最低端型号Pentium D 820无奈成为AMD Athlon64 X2 3800+的主要竞争目标,这也难免成为世人评价英特尔与AMD双核技术实力的依据。在这里我们可以将AMD Athlon64 X2 3800+的发布作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因为此刻两大处理器制造商均完成了由单核到双核的技术革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与Athlon64 X2 3800+相比,性能上Pentium D 820虽不占优势,但从上市价格来看彼此根本不是同一定位的产品,彼此之间存在近65%的价格差异。上市前期迫于OEM订单的压力,AMD再次暴露出产能问题,零售市场有价无市的情况时有发生。AMD双核处理器的发布大有炒作之嫌,此后不久爆出的“双核门”事件也再次印证了AMD不成熟的双核技术。虽然 Pentium D 820处理器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但在关于性能的舆论下仍路途坎坷。
初次过招双方在价格和性能上争执不下以平局收场。而最终用户得到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便可享受Pentium D 820带来的双核体验,却无法购买到一颗性能略优的Athlon64 X2 3800+。面对这样的结果,英特尔与AMD则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65nm制程的巨变
Pentium D 820在实际市场竞争中的成功并没有让英特尔安于现状,这是因为Athlon64 X2 3800+的性能优势无时无刻不在触动他敏感的神经,更重要的是Pentium D 8xx处理器由于封装了两个Prescott核心因而功耗偏高。为了摆脱竞争对手的纠缠,英特尔在发布双核处理器后又酝酿着新一轮的转变——90nm到 65nm。
制成的变化使得处理器核心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集成更大容量二级缓存,采用65nm制成的Pentium D 9xx处理器二级缓存容量达到破天荒的4MB,每核心可以独享2MB。由于采用了更先进的功耗控制技术,Pentium D 9xx处理器运行频率再次得到突破,主频高达3.73GHz的Pentium Extreme Edition 965处理器设计发热功率为130W,与前一代90nm制程Pentium D处理器相当。Pentium D 9xx系列双核处理器的退出使英特尔65nm制程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这为日后发生的另一场技术巨变埋下了伏笔。
英特尔紧锣密鼓的调整战略的同时AMD则进入了双核处理器发展的真空期,Athlon64 X2系列处理器主要技术规格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牵绊Athlon64 X2发展脚步正是其内置的内存控制器。
Pentium D 930处理器入主市场,Pentium D 820价格走低让位,用户获得的不仅是新功耗控制技术带来的宁静,更是可以花费更少的资金体验到双核的卓越性能。而AMD方面似乎成竹在胸,Athlon64 X2 3800+处理器的价格仍不肯松动。
由于英特尔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集成在主板芯片组中,因此早在双核处理器发布之前的Intel 915芯片组就已经率先支持DDR2内存了。而与Pentium D双核处理器对应的Intel 945P芯片组更是支持当时最为先进的DDR2-667内存技术。双核处理器数据吞吐量更大,拥有更大传输带宽的DDR2内存无疑为Pentium D平台整体性能提升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相应的,939接口Athlon64 X2系列处理器受到内置内存控制器和相对薄弱的研发能力的束缚,使得它很难在短时间内跟上内存的发展脚步,仅支持DDR-400内存一时成为AMD被世人讥笑的话柄。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内置内存控制器,这和Athlon64 X2架构设计思路有关。虽然内置内存控制器理论上可以获得更佳的内存传输性能,不过一旦要对控制器进行升级就必须对现有处理器构架作较大调整,相应研发周期也较长。
另一方面,AMD处理器的产品线规划混乱且低端产品生命周期过长,处理器接口无法统一为用户购买和日后升级带来的不小的难题,新产品研发更是困难重重。在AMD与ATi联姻之前,AMD没有自己的芯片组产品线,nVIDIA nForce芯片组曾给予Athlon64 X2处理器极大帮助,甚至可以说nForce芯片组使Athlon64 X2处理器性能得以最大化。然而处理器接口不统一,在推广新产品时就需要兼顾新老用户的需求,这样给配套芯片组厂商也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内存技术和统一接口是AMD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终于,自AMD第一代双核处理器问世后近一年的时间,也就是2006年中旬,支持DDR2规格内存并采用AM2接口的处理器发布了。在付出极大努力后,除双核处理器外,低端和主流单核产品也一致向DDR2看齐。虽然AMD顺利完成了此次技术调整并统一了接口,但新处理器发布后的测试数据令人尴尬。以 Athlon64 X2 3800+为例,测试数据表明使用DDR2内存后系统性能并没有获得大幅提升,甚至某些测试项目成绩呈下降趋势。在对AM2接口双核处理器的测试时我们发现内存的实际运行频率会低于内存标称频率。举例来说,最高端Athlon64 FX-62处理器的主频率为2.8GHz,倍频为14。如设定内存频率为400MHz则没有问题,一旦内存频率设置为533MHz或667MHz,内存实际频率则无法达到标称值,分别约为510MHz和622Mhz。其实,这样的分频方式基本上沿袭了K8架构的内存频率模式。完全重新研发内存控制器对 AMD来说是不现实的,因为对于AMD处理器构架来说,新内存控制器的研发难度甚至不亚于制程转变。因此随着AM2处理器的上市,颇为诡异的内存匹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AM2支持DDR2的内存控制器实为败笔,此后人们普遍认为AMD最新推出AM2接口支持DDR2为虚,统一接口才是真正目的。这和英特尔即将推出的全新酷睿2处理器不无关系。
AMD新推出的AM2接口在短时间内对最终用户毫无帮助,性能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增加了用户采购DDR2内存的成本,统一接口也只是AMD单方面的长期战略。最终的结果就是DDR2内存对用户来说并不亲切,对AMD来说仍然是十分恼人的问题。
核心革命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Pentium D处理器采用的Netburst构架无法实现性能的再次突破。在长达一年半之久卧薪尝胆后,英特尔推出了采用全新架构的酷睿2处理器并一举获得成功。从英特尔产品路线图上可以清楚看到未来还将推出采用酷睿2架构的低端处理器,这样AMD统一接口的目的也显而易见了,因为它需要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与英特尔酷睿2进行全面竞争。然而就目前有关测试数据来看,AMD现有双核处理器根本无法与酷睿2抗衡。为什么酷睿2处理器具有如此惊人的性能呢?这需要从基于全新架构的四大技术说起。
首先是宽区动态执行技术。此项技术加强了酷睿2处理器指令的处理能力,经过改进的编码器和逻辑运算单元使处理器执行效率大幅提升。第二点是高级智能缓存。我们知道Pentium D系列处理器二级缓存是每个内核独立的,Athlon64 X2处理器也是如此,这样两缓存互相通信需要占用总线资源。酷睿2处理器二级缓存则是各内核共享的,这样核心间数据交换得以在处理器内部完成。其三是智能内存访问。这项技术采用更为先进的内存预取算法,能够更准确的找到即将被处理的数据,从而减少处理器等待时间以提高效率。第四点是高级数字多媒体增强技术,这项技术使得酷睿2处理器处理一个128 bit的指令仅需要一个时钟周期,而在从前需要两个时钟周期才可以完成。因此当处理SSE指令集或进行多媒体操作时酷睿2处理器的性能显著提高。
多核的商业化历程*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POWER4,2000年发布的第一个双核心模块处理器。
* IBM的POWER5双核心芯片,还有应用在苹果电脑PowerMac G5中的PowerPC 970MP双核心处理器。
* Broadcom SiByte (SB1250, SB1255, SB1455)
* PA-RISC (PA-8800)
* Sun Microsystems UltraSPARC IV, UltraSPARC IV+, UltraSPARC T1
* AMD在2005年4月22日发布了它的双核心Opteron服务器/工作站用处理器,还有2005年5月31日发布的双核心桌面处理器Athlon 64 X2家族,AMD还发布了FX-60和FX-62高性能桌面处理器,以及Turion 64 X2移动处理器。
* Intel的双核心Xeon处理器,开发代号为Paxville和Dempsey,初识频率为3 GHz。该公司当前还在开发双核心版本的Itanium高端服务器CPU架构并生产了Pentium D,Pentium 4的移动版。一个更新的处理器芯片Core Duo,应用在苹果电脑的iMac、高端的Mac mini、MacBook以及MacBook Pro中,以及其他多种如索尼、东芝、华硕等厂家的笔记本电脑中。下一代版本Core 2 Duo,开发代号Conroe,在2006年7月发布。
* Motorola/Freescale在PowerPC e600和e700的基础上开发双核心芯片。
* Microsoft的Xbox 360 游戏终端使用了三核心的PowerPC微处理器。
* Raza Microelectronics的 XLR 处理器拥有8个MIPS核心。
* Cavium Networks的Octeon处理器拥有16个MIPS核心。
Intel双核Intel推出的台式机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Pentium EE(Pentium Extreme Edition)和Core Duo三种类型,三者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
INTEL双核Pentium D和PentiumEE分别面向主流市场以及高端市场,其每个核心采用独立式缓存设计,在处理器内部两个核心之间是互相隔绝的,通过处理器外部(主板北桥芯片)的仲裁器负责两个核心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缓存数据的同步等协调工作。两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并依靠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缓存同步数据。从架构上来看,这种类型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只需要将两个相同的处理器内核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即可;缺点是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另外,Pentium D和Pentium EE的最大区别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D则不支持,Pentium EE在打开超线程技术之后会被操作系统识别为四个逻辑处理器。
最新的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
能效表现更出色
英特尔® 智能功效管理功能,无需增加处理器功耗就能轻松享受全面的性能提升。
多任务处理能力更强悍
不论是玩游戏、下载音乐、扫描病毒还是编辑照片,新一代英特尔® 酷睿™ 微体系结构都能让用户同时搞定!英特尔® HD Boost 技术更可令高清编码性能提升高达70%。
应用保护更全面
英特尔® 酷睿™2 双核处理器内建高级硬件辅助安全功能和维护技术,全面保障应用安全。
视觉享受更丰富
最新英特尔® 显卡内建英特尔® 清晰视频技术,尽情享受更出色的视频体验和更流畅的回放效果。全新英特尔® HD Boost 技术,更可令视频编码等密集型多媒体应用轻松获得高达 50% 的速度提升。
Windows Vista* 终极体验
英特尔显卡全方位享受 Windows Vista* Home Premium 带来的视觉震撼。
AMD双核AMD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分别是双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 64 X2系列处理器。其中Athlon 64 X2是用以抗衡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系列。
AMD双核AMD推出的Athlon 64 X2是由两个Athlon64处理器上采用的Venice核心组合而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512KB(1MB)L2缓存及执行单元。除了多出一个核芯之外,从架构上相对于目前Athlon 64在架构上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改变。
双核心Athlon 64 X2的大部分规格、功能与我们熟悉的Athlon 64架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新推出的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仍然支持1GHz规格的HyperTransport总线,并且内建了支持双通道设置的DDR内存控制器。
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不同的是,Athlon 64 X2的两个内核并不需要经过MCH进行相互之间的协调。AMD在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的内部提供了一个称为System RequestQueue(系统请求队列)的技术,在工作的时候每一个核心都将其请求放在SRQ中,当获得资源之后请求将会被送往相应的执行核心,也就是说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在CPU核心范围之内完成,并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
对于双核心架构,AMD的做法是将两个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硅晶内核之中,而Intel的双核心处理方式则更像是简单的将两个核心做到一起而已。与Intel的双核心架构相比,AMD双核心处理器系统不会在两个核心之间存在传输瓶颈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Athlon 64X2的架构要明显优于Pentium D架构。
虽然与Intel相比,AMD并不用担心Prescott核心这样的功耗和发热大户,但是同样需要为双核心处理器考虑降低功耗的方式。为此AMD并没有采用降低主频的办法,而是在其使用90nm工艺生产的Athlon 64 X2处理器中采用了所谓的Dual StressLiner应变硅技术,与SOI技术配合使用,能够生产出性能更高、耗电更低的晶体管。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处理器给用户带来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更换平台就能使用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只要对老主板升级一下BIOS就可以了,这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必须更换新平台才能支持的做法相比,升级双核心系统会节省不少费用。[4]
由于开发时间(2000-2001年)较早的缘故,Windows XP是一个针对单核处理器的产品。虽然支持对称单核多处理器(SMP),但是对2005年以后出现的双核单处理器如AMD 双核移动炫龙和英特尔酷睿移动处理器支持并不理想。很多的双核用户反应双核处理器在运行没有针对双核设计的程序和游戏时,出现Windows XP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或者跟单核处理器相比,运行速度不增反而减慢的奇怪现象 尤其是在游戏中,经常出现游戏玩家口中所谓的“卡机”现象。鉴于双核补丁对单任务系统性能有最多可达接近30%的提高,并且提高了Windows系统核心文件版本,所以建议用双核处理器且用XP系统的朋友最好打上这些补丁,但同时注意,笔记本可能会因此加大耗电量;
6个补丁是:
1、官方双核驱动(CPU驱动 1.3.2.0版,此驱动是双核,单核是1.2.2.0版,请另外下载。)- amdcpusetup.exe
2、微软补丁KB929338 - WindowsXP-KB929338-x86-CHS
3、微软补丁KB931784(原来的是繁体版,不能安装,这个是简体版的。) - WindowsXP-KB931784-x86-CHS.exe
4、微软补丁KB894441 - WindowsXP-KB924441-x86-CHS.exe
5、官方双核优化程序 - Setup.exe
6、微软双核补丁KB896256 - KB896256chs
AMD双核和英特尔双核的不同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不同的构架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AMD和Intel不同的体系结构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内核)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
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8]
软件许可另外一个问题是对多核心处理器的软件授权。企业级的服务器软件是以处理器为单位授权。从前,中央处理器只有一个核心而多数电脑只有一个处理器,当然没有问题。在双核心处理器刚面世时,问题来了,有些软件是以核心为单位授权,结果双核心处理器需要两个授权。 现在的主流是把双核心或多核心处理器计算成一个处理器,而微软、英特尔和超微支持这个观点(举例说:微软的Windows入面系统只支援最多四核心的电脑),甲骨文也支持这个观点,但是甲骨文只计算英特尔和超微的多核心处理器为一个处理器,但是把其他的多核心处理器当成多个处理器。国际商业机器、惠普和微软把多处理器模组当成多处理器,理由是如果把多处理器模组当成一个处理器,处理器厂商会制造大型、昂贵的多处理器模组来帮助客户节省软件费用,所以现在行业上渐渐把一枚芯片当作一个处理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