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
第八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夏令营闭幕式

成员学校哈尔滨师大附中(黑龙江,哈尔滨)

东北师大附中(吉林,长春)

东北育才学校(辽宁,沈阳)

大连第二十四中学(辽宁,大连)

人大附中(北京)

清华附中(北京)

青岛二中(山东,青岛)

江苏盐城中学(江苏,盐城)

上海中学(上海)

上海延安中学(上海)

复旦附中(上海)

福州一中(福建,福州)

黄冈中学(湖北,黄冈)

武钢三中(湖北,武汉)

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武汉)

湖南师大附中(湖南,长沙)

长沙一中(湖南,长沙)

成都七中(四川,成都)

华南师大附中(广东,广州)

深圳中学(广东,深圳)

创办目的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
给获奖学生颁奖

在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和众多数学工作者、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现象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国内有一批很好的中学,她们把数学奥林匹克活动规范到学校校本课程之中。在这些学校,学生但凭兴趣学习数学,不必奔波于社会上各种“奥班”或“奥校”之间,学得很生动、很有效。这些学校实际上已成为数学和科学人才发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选手成长的沃土,如中国人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湖北武钢三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广东深圳中学、浙江镇海中学等学校,在2006—2007年的两届IMO中,均有两人次入选中国代表队。由其令人兴奋的是,在这些学校参加过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发展较全面、高考成绩最好的学生,而且进入大学学习后,其发展的优势更为明显。

数学奥林匹克也未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素有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之称的菲尔兹奖,其得主中不少人就曾在IMO中初试啼声,如俄罗斯的Gregori Margulis(1962年获IMO银牌,1978年获菲尔兹奖);乌克兰的Valdimir Drinfeld(1969年获IMO金牌,1990年获菲尔兹奖);法国的Jean-Christophe Yoccoz(1974年获IMO金牌,1998年获菲尔兹奖);英国的Richard Borcherds(1977年获IMO金牌,1998年获菲尔兹奖);英国的Timothy Gowers(1981年获IMO金牌,1998年获菲尔兹奖);法国的Laurant Lafforgue(1985年获IMO银牌,2002年获菲尔兹奖)。而2006年菲尔兹奖得主华裔天才陶哲轩,更是于1986、1987和1988年连续三次在IMO中获奖,其不满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事实上,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培养从来都是具体的教学活动。规范的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体现的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中就渗透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奥林匹克活动这个客观存在,教育管理者和专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一些在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中成绩卓著的学校,为了探索数学科学人才发现与培养的规律、总结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这个值得称道的目的,共同构筑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以下简称“协作体”)。协作体由东北师大附中、东北育才学校、哈尔滨师大附中、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中、山东青岛二中、江苏盐城中学、上海中学、上海延安中学、复旦大学附中、福建福州一中、湖北黄冈中学、湖北武钢三中、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南师大附中、湖南长沙一中、四川成都七中、华南师大附中、深圳中学等20所中学组成。协作体成立年8年,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数学夏令营,由中国数学奥委会的委员和协作体学校教师进行讲座和辅导。因此夏令营不仅给那些优秀的数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心得的时空舞台,而且通过专家和教师的“教”,实现对教师的培训,促进了数学教师的成长。协作体在实践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较好的促进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活动和科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重要性会不断为人类所认识,年轻一代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更加高涨。如何通过数学奥林匹克活动这种被广泛接受的形式更好地发现和培养数学和科学人才,无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协作体和所有有相同志趣的学校将在数学和科学人才的发现与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新的经验。

创办历史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
学生们在专心致志地听讲座

1999年11月“全国高级中学校长委员会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约请有关学校的校长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裘宗沪教授主持了这个会议,吴建平教授当时也应邀参加了。有来自8个省份的16家学校参加:东北育才学校、上海中学、华南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武钢三中、大连第二十四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青岛二中、盐城中学、复旦附中、上海延安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黄冈中学、长沙一中、深圳中学。

会议回顾了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的历史并分析了现状,介绍了各自学校开设选修课及活动课的情况,交流探索了数学与科学人才发现和培养的规律,大家一致认为共同构筑一个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于是就有了“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为这个协作体的业务指导单位。

校长们为这个“俱乐部”制定了若干规则,明确了工作任务:

1.每两年召开一次协作体学校校长会议,确定大政方针;每两年有两位校长共同担任轮值主席,负责实施这两年的工作(2000—2001年的轮值主席是东北育才学校和华南师大附中,2002—2003年的轮值主席是湖南师大附中和武钢三中,2004—2005年的轮值主席是清华附中和大连二十四中,2006—2007年的轮值主席是华中师大一附中和深圳中学,2008—2009年的轮值主席是福州第一中学和青岛二中)。

2.偶数年份召开一次部分校长参加的小会议,即数年份召开全体成员学校校长参加的大会议,以便确定未来的发展方针(我记得参加了2002年至2006年召开的五次会议,2007年由于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卷复评工作会议与在深圳中学召开的校长会冲突而未能参加)。

3.每年3月份在中国国家集训队选拔活动期间,各成员学校选派两名学生单独组成一个训练班,并且确定协作体学校的五位老师组成教练组,一方面协助国家教练组的工作,一方面也让这些老师增强交流与合作。

4.每年暑假举办一次协作体内部的高中数学夏令营,出版或汇编由各成员学校提供的专题讲座、模拟试题,供协作体成员校使用。

在2003年9月长沙召开第三次协作体成员校校长会议上,增补福州一中和东北师大附中为新成员,至此协作体成员校达到了18家,涉及10个省份。

在2005年10月大连召开的第四次协作体成员校会议上,增补成都七中和哈师大附中为新成员,至此协作体成员校达到了20家,涉及12个省份。

11年来(2000年至2010年),协作体的工作在成员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老师们的悉心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的数学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从下面的数据(截至2010年)可略见一斑,在参加IMO的中国代表队66人次中有44人次来自“协作体”成员校: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华南师大附中

东北育才学校

东北育才学校

华南师大附中

华南师大附中

上海复旦附中

深圳中学

深圳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山东师大附中

重庆南开中学

华南师大附中

湖北武钢三中

湖北武钢三中

湖北武钢三中

上海中学

深圳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上海中学

上海中学

唐山一中

上海中学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

湖南师大附中

华南师大附中

天津耀华中学

天津耀华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

四川成都七中

上海中学

湖南长沙一中

湖南长沙一中

清华附中

湖南长沙一中

湖南师大附中

华东师大二附中

湖北武钢三中

湖南师大附中

华东师大二附中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湖北黄冈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华东师大二附中

清华附中

湖北黄冈中学

江西师大附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

湖北武钢三中

山东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华中师大一附中

江苏常州中学

江苏启东中学

西安铁一中

四川彭州中学

江西鹰潭一中

石家庄二中

浙江镇海中学

浙江镇海中学

浙江嘉兴一中

北京人大附中

福建福州一中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将不断取得新的成绩。[1]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夏令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学校每年暑假举办一次协作体内部的高中数学夏令营,出版或汇编由各成员学校提供的专题讲座、模拟试题,供协作体成员校使用。在夏令营中,由各成员校的教师进行讲座活动,以便教学相长。夏令营期间还会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各成员校提供的试题,难度模仿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最后依照测试成绩颁发一、二、三等奖。每届夏令营还会组织一天的旅游,丰富学生的生活。迄今为止,该夏令营已举办过10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